做了什么?!” 猴子的眉头紧紧拧成一团,质问声中,也难免多了一丝慌乱之意。 因为他现在才注意到,自己的身体,竟然失去了触觉…… 明明能看到,金箍棒就握在双手中,但掌心反馈来的感觉,却是一片空空荡荡。 双脚明明踩在地面上,但脚下反馈来的感觉却在告诉他。 他此时,是飘在空中的。 所见与所感,完全无法相互匹配,一举一动之间,皆是反常与矛盾感。 明明是站着,却又似乎是在飘着。 想要挥动手中长棍,却总感觉一旦发力,身体就会不受控制的跟着动作,被甩飞出去。 另一边,玄奘微微抬手,示意猴子稍安勿躁。 随后才平心静气的回应道。 “悟空,先前你被压在五行山下时,为了给贫僧留个好印象,应该也读过不少佛经了吧。 那么贫僧现在就考考你,你可知何为六根、何为六尘,何者,又为六识? 能答的上来,你自然就能理解,贫僧刚才对你的这副躯壳做什么了。” 猴哥听了一愣。 六根、六尘与六识,这个被统称为“十八界”的佛门概念,他自然知晓。 所谓“六根”,此六者,便是眼、耳、鼻、舌、身、意。 代表着一切生灵,从外界感知、获取信息的生理基础。 与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以及抽象概念的“心”相对应。 所谓“六尘”,此六者,便是常说的色、声、香、味、触、法。 如果说“六根”是感知外物的基础,那么“六尘”,便是那等待被“六根”认知的六类外物。 而所谓“六识”,即为个体“六根”在认知外界“六尘”的过程中,感受、体会到的一切。 猴子的悟性很高。 听到玄奘的提示之后,他立刻就反应过来了。 “你是用那根竹竿,封闭了我的‘六根之身’,剥夺了俺老孙的触觉! 原来如此,不过和尚,你若是以为这样就能赢,那也太瞧不起俺老孙了!” 猴子将那些许的慌张收敛起来,话语中也重新多了几分自信。 原因很简单。 虽然在失去触觉的那一瞬间,肢体强烈的不协调感,的确让他在短时间内无法行动自如。 但是“六根”之中五根尚在,就算失去了触觉,猴子凭本能稍微适应一段时间。 也能依据视觉与听觉的信息反馈,重新找回身体的掌控感。 反正感觉身体是在飘着,那么不如直接飞起来,这样自然可以将不协调感降至最低。 猴子这样想着,但正当他要抬腿登云之时,却又发现,自己的身体被什么东西扯住了。 他低头一看,这才注意到,数条根须已经缠在了他的脚腕上。 由于失去了触觉,猴子甚至不知道,这几条根须是什么时候缠上去的。 不待他疑惑,这根须自何处而来。 对面的僧人玄奘,抬手轻轻拍了拍身边,已然落地生根的翠竹。 先一步笑问道。 “猴子既然我们谁都没认输、谁也没喊停,那么这场斗法,就没有中场休息这一说。 趁你回忆思考佛经的时候,贫僧的六根清净竹,就已经困住你了。 接下来,如果你还不认输的话,剩余的五根、五识,也将离你而去。 那时,你还有本事用仅剩的最后一招,打伤贫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