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吃掉尔等那是一举多得的事情。”郑芝豹双目放光,眼中尽是贪婪。 郑芝龙微微颔首,略一思量,目光投向只有十一岁的大儿子,含笑问道: “大木,对几位叔伯的说法,你可有什么想法?” 郑芝龙的大儿子名为郑森,小名大木,历史上因受到隆武帝(朱聿键)的赏识,被赐姓朱,名为成功,因此,后人习惯称之为国姓爷或者郑成功。 郑森为郑芝龙的日本妻子田川松子所生,七岁以前与母亲生活在平户藩,直到最近几年才被郑芝龙接回。 由于聪明伶俐,还是长子,郑芝龙对其抱有很大期望,不仅请了大儒教授四书五经,还安排了西方传教士教授他荷兰语和西方礼仪。 郑森的相貌与郑芝龙颇为相似,眉目清秀,鼻梁挺直,嘴角总是带着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意,让人忍不住亲近。 听到问话,郑森想了片刻,作揖回复: “父亲大人,大木觉得五叔所言有理,暂时不宜进攻。” 郑芝龙微微皱眉,发问道: “可能说出道理?” “自然。”郑森起身,大方地走到中央,从兜里掏出一样东西,展示给众人说道: “此物名为打火机,由去马尼拉贸易的商贾引入,诸位叔伯应该也见过。” “侄儿,这打火机虽然引火很方便,可与作战有何关系?”郑芝豹满脸疑惑。 郑成功摇了摇头,清秀的脸上露出凝重: “这打火机虽小,可却是由防风墙、滑轮、铆钉、凸轮、燧石、棉花、棉垫、螺丝钉等等三十几个精密构件组合而成。 这种精湛的打造技艺,别说大明,就连我的那些传教士先生都承认西方根本制造不出。 可圣殿骑士团居然可以成批销售,这说明他们有了可怕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说着,郑森又掏出数枚银龙币,继续说道: “这银币,叔伯们应该也不陌生。 可叔伯们可曾想过,要制作出如此精美而且纯度、重量、样式都完全统一的银币有多难。 但是圣殿骑士团在四个月的贸易中,却支付了一百多万枚此等银币。 这也再次验证了圣殿骑士团拥有特殊的规模化生产手段。 既然有此手段,自然就能造各种火器,而且大木可以断言,他们制造的火器远比葡萄牙卖给我等的要精良。” “大侄子,仅凭这小小的打火机和银币,就推断出敌方有精良的火器,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了?”郑芝豹不以为意地调侃。 可此时,郑芝龙和施福都是一脸震惊,惊愕的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