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43章 梁材拜师(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梁材还真没考虑过这一层,被康思俊这么一提醒,他也拍着脑门反应了过来:“对啊,他们确实都在销售,有没有门市,都是一样的。康大人果然是青年才俊,盛名之下无虚士。”

康思俊摇了摇头:“您可千万别夸我,我连个账本都看不懂,比如这里,‘永平府入丝绢三万九千六百匹抵税银’,是说,永平府拿了丝绢来抵税么?”

“对啊。”梁材点了点头:“我们倒是都想要银子,可哪有那么多银子?所以各州府上缴的田赋、税金,很多时候都是用粮食、布匹、毛皮这些实物抵扣。”

“这个是我的知识盲区,我多嘴问一句,这银子和铜钱好像自古以来就被当做钱来用,而我在松江府遇到一件事,有人想拿宝钞买衣服,但店家拒收。这宝钞不是大明朝廷印发的么?”康思俊把自己最大的疑问问了出来。

“宝钞啊,那是洪武年间的事了,百姓都不认,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梁材摇了摇头,就像在说别人家的笑话一样:“咱龙国百姓只认真金白银,那宝钞在他们眼里就跟废纸一样。”

“堂堂大明朝廷,连定个货币都定不了么?”康思俊的眉头皱了起来:“梁大人想想看,朝廷发行的货币,百姓不认,最后不得不取消,这是百姓的错还是朝廷的错?”

梁材的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饶是他干了一辈子财务工作,也没想过宝钞这个问题,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康大人的意思是,这个宝钞没能用起来,是朝廷的问题?”

“不然呢?”康思俊看着梁材说道:“上古时期,百姓拿贝壳当钱用,到春秋时期,各国开始铸造铜币,那时候肯定也有同样的问题啊,百姓用惯了贝壳,跟官府说,不要拿铜钱给我,我只认贝壳。官府如果听了百姓的,我们现在可能讨论的是如何弄到更多的贝壳,而国内势必沿海富庶远超内陆——毕竟贝壳都在海边么。”

梁材再也不敢小看康思俊了,尽管康思俊跟他说的道理,不过是初中政治课上的粗浅知识,但在龙国数千年不变的钱币观念里,这几句话不啻晴天霹雳。

“老夫受教了,康大人,您是有真才实学的。”梁材躬身拜倒:“文华殿大学士,您是实至名归。”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说给梁大人参考。”康思俊决定把自己在后世对钱的思考说出来:“一国之货币,考量的是国家的信誉,按说,龙国朝廷不存在国家信誉的问题,毕竟我们号称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么,即使我们用纸印制钞票,也应该是具备公信力的。梁大人认为我说的对吗?”

“啊,对对对!”梁材连连点头:“从这个角度说,确实,我们朝廷说什么是钱,什么就是钱。”

“好,那咱们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康思俊对梁材说道:“现在考虑第二个问题就是——钱的发行。毕竟这钱印刷出来,就是要给百姓用的,要发到百姓手里,才能流通起来。”

“康大人,您如果有办法,直说便是,老夫虚心求教。”梁材干脆把椅子拉到康思俊面前坐着,等着康思俊的答案。

“我们不妨成立一个机构,暂时命名为大明银行好了。”康思俊边想后世的银行,边对梁材说道:“所有的钞票,由大明银行发行。而大明银行的分支机构,要下沉到县一级单位。这样,就能确保钞票在大明的所有地方都能通行。”康思俊伸手拉过一张宣纸,拿毛笔蘸了点墨,在宣纸上开始画图。

“一旦钞票发行之后,立刻断绝一切旧货币,像白银、铜钱这些。人们可以把自家的银两、铜钱拿到大明银行,兑换等值的钞票。”康思俊画了一个分支机构图,从总行到最下面的支行。

“嗯嗯,有道理,可我们为什么要折腾这件事呢?”梁材看样子确实在动脑筋:“一直沿用旧币,也有方便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