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由检说的是假如,假如,你懂么?” “哦哦哦,明白,明白。” “由检啊,你继续说,别理这个蠢货。” 宣德皇帝朱瞻基冲朱由检露出了一个和蔼的笑容。 “嗯。” 朱由检表示理解。 毕竟,在场的,谁还没有几个蠢儿子呢。 你说是吧,太爷爷、高爷爷。 “咳咳。” “咳咳咳。” 被朱由检看过去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和隆庆皇帝朱载坖全都不自然的咳嗽了几下。 “假如,国库有一千万两银子,那么市面上的宝钞和加印的宝钞总值最好不要超过这个数额。” “毕竟,宝钞作为朝廷认证的唯一货币,在百姓手中是要流通的。” “既然要流通,便要允许百姓拿着宝钞去兑换银子。” “如果朝廷收税,收的是百姓手中的银子,发还给百姓的又是宝钞,朝廷缺钱的时候又疯狂加印宝钞,那最终的结果便是大量的宝钞流入民间,可是市面上的商品又只有这么多,那么,物价自然会上涨,宝钞也就贬值了。” “这么说,你们能明白么?” “嗯。” “浅显易懂。” “朕悟了。” “啪” “你悟个屁,给朕好好说话。” “好勒,爹。” 朱由检说的比较浅显,在场的朱家皇帝们基本都听懂了。 “由检,可是你还没有说怎么解决宝钞贬值的问题啊。” 建武皇帝朱高煦忍不住开口问道。 他从建奴的手上夺回了大明的江山,暂时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可是以后呢。 “二叔祖,别急,这就讲到了。” “诸位先帝们,刚刚孙儿也说到了,宝钞贬值一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最根本的问题便是国库货币储量的充裕与否。” “朝廷有钱了,宝钞能得到兑换,宝钞的价值便能一直在那。” “朝廷若是没有钱,又一直加印宝钞,最后便是朝廷那一波富裕了,但是将宝钞泛滥的后果全都丢给了百姓。” “百姓手上多了一堆用不出去的宝钞,那就买不了生活所需的物资。” “连活命都成问题了话,那接着便是造反了。” 在场的朱家皇帝们,唯有朱元璋和崇祯皇帝对朱由检的话感触最深。 因为元末和明末,到处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接连造反。 “那,具体怎么做?” “孙儿知道诸位很急,但是你们先别急。” “孙儿所在的朝代也经历过宝钞贬值的问题,但是自从孙儿将倭岛的银矿运回国内,又打通海外航线后,问题便慢慢得到了解决。” “由检,你是说将大明国内宝钞贬值的问题,转移到海外国家去?” 嘉靖皇帝朱厚熜不愧是政治天赋点满的选手,从朱由检的只言片语中得出了这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