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阶道:“大雾中,只见灯光闪闪,敌船不计其数。”
曹操下令:“毛阶、于禁,命你二人率水军立即迎敌。”
“是!”毛阶、于禁领命正要去办。
曹操突然阻止道:“慢!”
曹操自言自语道:“大雾?”
毛阶补充道:“帐外江面,浓雾重重,只见敌船灯火。”
曹操自信笑道:“大雾弥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
“水军切勿轻动,传令各寨,乱箭退敌!”
于禁、毛阶等一众将领拱手:“是!”
——“曹老板糊涂啊,诸葛亮只有二十艘船,还没有大将带队,你随便派一支水军出去,不就把诸葛亮和鲁肃灭了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交卷前不要随便改答案。”
——“曹老板这疑心病未免也太严重了,怪不得老是头痛。”
于禁、毛阶等一众将领,不识水战,因此连敌方船只数量也无法判断。
因此,只能依照曹操指令,指挥各寨备齐弓弩,乱箭往江面射出。
曹营水寨弓箭手齐出,在高船之上,往火光摇曳处射出箭矢。
江上大雾弥漫,敌方鼓噪翻天。
有多少敌军,他们不知道。
能不能射中,他们也不知道。
他们现在只知道在将军的一声声“放!”中,射出一支又一支箭矢。
然而这些箭矢,大部分都扎到了诸葛亮安排在船舱两侧的稻草人上。
一只只稻草人,被无数箭矢插入,不多一会儿,就像一个个浑身长满箭矢的刺猬。
评委席上,姜汶拍案而起:“大雾弥漫,稻草人,射成刺猬。”
“明白了,全都明白了。”
“诸葛亮不是投降,也不是拉着鲁肃去送死。”
“他这是,偷箭!”
“偷箭?”韩鳕歪起脑袋,“什么意思撒,姜汶老师?”
姜汶分析道:“诸葛亮这是赌了一把,他赌大雾弥漫,疑心病重的曹操,必然不敢贸然出兵,只会射箭赶走他们。”
“而船上扎下的稻草人,刚好可以接住这些射出的箭矢。”
“周瑜不是要他造出十万支箭吗?”
“顾佬说过,三十天都不一定造出十万支箭。”
“既然造不出,那就只能去偷、去抢!不然就会被军令状处死。”
“上哪偷?”
“除了曹操的江北大营,哪里还能搞到十万支箭?”
“所以诸葛亮才会兵行险招,绑着稻草人来偷箭!”
王橸听完,竖起大拇指:“姜导,我觉得你分析得很到位诶。”
郭静明不服气地拍着桌子:“开什么玩笑,十万支箭诶。”
“曹操又不是笨蛋,会射十万支箭,还发现不了吗?”
“这样写,未免也太降智了。”
姜汶怼道:“那你写一个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方法来?”
郭静明撑着脑袋,拿起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写就写,你们等着。”
姜汶的解释,终于让大部分观众看明白怎么回事。
——“这个办法不错诶,怪不得诸葛亮改说三天,这就是出一趟船的事。”
——“我简单算了一下,十万支箭,二十艘船,一千个稻草人。每艘船承载五千枝箭,每个稻草人承载一百枝箭。其实是可以实现的。”
——“我也觉得郭静明有些吹毛求疵了,这段剧情完全合理啊。从前文看,曹操本就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刚刚又输了一仗,大雾不敢出兵完全正常好伐。”
——“我觉得这个计策超酷诶,为什么要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