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机的研发,确实至关重要。
一旦达到周春明眼中的标准,实现量产的话,那将很快撬动整个市场,甚至影响到全行业的格局。
丝毫不夸张的说,周春明给何胜利提出的这些条条框框,理念比樱花国那边,至少领先了十年。
所以,成本价低到几角钱的一次性塑料打火机问世,无疑是革命性的事件。
将会对整个国际社会,造成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届时,火柴这玩意,也将会逐渐退出舞台。
为了避免中途出岔子。
周春明又叫来了辛志刚,让他立即想办法,给何胜利和曲凤娇配备安保人员,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因为有些事情,非常难讲。
历史的惯性,通常是很强的。
周春明让何胜利提前推出近乎完美版 的一次性打火机,等于是篡改了时间线,保不齐就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辛志刚所掌管的安保部门,如今也非常庞大,招募了大量精英,就是为了时刻保护公司的核心成员。
安保部门如今每年的预算,也提高到了一千万以上,不是一笔小投入。
保护何胜利和曲凤娇,倒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人手是随时可以抽调过去的。
安排好了这件事情,周春明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原先他对于是否做打火机生意,还处在犹豫阶段。不过,由于何胜利的出现,使得他下决心想赌一把。
就目前来看,大致的方向是没错的。
何胜利和曲凤娇,这辈子也没有受过保镖贴身保护,不免有些受宠若惊。同时,他们也感受得到,老板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那是绝不容许有任何差池。
在岭南省没有住多久,何胜利带着女人,回了一趟老家,又迅速赶往江浙,继续推进点火器的国产化。
这件工作,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必须投入百分之两百的精力。
另一边。
马家兄弟俩,正在喝闷酒。
两人唉声叹气,不停的摇着头。
就连两人的父亲马从良,也坐在旁边,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的样子。
原因就在于。
他们终于发现,自己低估了“隔行如隔山”这句话。
跨界生意,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
前一阵子,马军盛和马军标投了一笔钱,在县城的工业开发区,搞了个作坊式的席梦思生产车间。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招聘木工这方面,就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本身懂得木工这门手艺的师傅,并不是太泛滥,或者已经有单位了,甚至是,被刘海龙那里高薪吸引了过去。
本地的年轻人倒也有一些,可是愿意学木匠活儿的,却是寥寥无几,主要是学这个耗时比较长,挣得或许也不太多。
他们更愿意,直接去石牯塘产业园应聘,进厂务工赚得更多,而且还没有这么麻烦。
石牯塘那边,就像是一块大磁铁,吸引了众多年轻男女,各种壮劳力。
所以,马家兄弟两个,使出了吃奶的劲,甚至不得不雇佣在家摆烂的丁楚河,这才勉强凑出了五人的木工小组。
本来以为,后续再招一些学徒工,由丁楚河他们这些老师傅慢慢教就是了。
事情的发展,却是远远不如他们预期的那样。
由于对工艺不熟悉,弹簧床的生意进展很缓慢,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再加上,马军盛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故意压缩成本,甚至买了一批生锈的碳钢弹簧,使得“马记席梦思”的水准一言难尽。
平均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