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车队”的规模与行动能力,最直接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苏军装甲部队的数量与质量到底如何。
第一次遇到苏军坦克集群进攻的德国人,拿着自身的坦克团,与他们在战斗中统计的“狂飙车队”的装备配置,比较了起来。
虽然德国人因为并未得到任何一辆残骸,来为这份并不是十分准确的统计报告提供确凿证据。
但在其他战线规模更为庞大的苏德坦克战发生,并证明苏联人的坦克部队似乎徒有其表之前,这份报告已经足够让德国人不安了。
因为当前在东线的德军装甲师,无法拿出任何一个可以与“狂飙车队”配置相比较的坦克团。
而如果不考虑配置,改为拿出任何一个德军坦克团,去执行“狂飙车队”执行的这次冲击任务。
德军装甲部队指挥官,也不得不承认,同等条件下,他们无法完成相同的任务,或者说在德军的装甲部队使用手册里,根本没有这样的作战方式。
因为,苏联人完全脱离步兵使用坦克,或者将坦克全部配属于步兵的做法,在德军看起来是不可想象的。
而这又引出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识别苏军装甲部队番号的问题。
相比上一个整体错估敌人数量的问题,这一问题,更加直接而致命。
继续阅读
“狂飙车队”载具上即带有的原苏军坦克第31师的识别标志,也有后来出现的明显也是一种标志的黑边红底太阳标志。
这让德军指挥部,无从判断这支部队,在苏军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而且显然,德军情报机构,也无法在这一问题上,为德军指挥部提供任何帮助。
更别说,为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诸如:
这样的部队苏军有多少?
是只有坦克部队,还是也有步兵?
如果有步兵,又被苏军藏到哪里去了?
……
并且这一系列问题,不仅一脸懵逼的德军情报机构无法给出答案,连控制了战场的德军也无法像正常战斗一样,通过战后打扫战场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因为相比体积巨大,还能留下一些残骸给德国人研究的巨大天线。
这些毁尸灭迹更为彻底的载具,让德国人连确认,到底是不是坦克第31师,以及那个什么红色太阳标志到底存不存在都做不到。
而这种不留痕迹的自爆,这种似乎是在隐藏自身技术水平的操作,加上“狂飙车队”在某些时刻表现出的超出德军认识的性能,还牵引出了第三个问题。
那就是战前德国人对苏联军工能力的估计是不是错了?
要知道,在苏德“友好时期”,德国人因为同时确信,一旦开战就能快速搞定苏联,且苏联人没有能力快速吃透德意志的科技这两件事情。
不仅把很多武器,都直接给到德国访问的苏军代表团看了,还允许苏联人买走了很多先进装备,甚至还存在苏德坦克部队共建等项目,以从苏联换取大量原材料和燃料。
而现在,快速击败苏联的确信依然还在,但苏联人没有能力快速吃透德意志科技的确信,却开始向着离奇的方向动摇了。
再联系到,无线电技术人员挖到的东西,与一系列原本被当做废纸的,在战争第一天发生的数个,最终被判定为个例式的,苏军武器性能超出常规报告。
德国人早早的产生了一种,对苏联掌握有一种,因为苏联人糟糕能力无法普及的神奇技术的幻想。
这一幻想,大幅提升了德军对于缴获苏军少量神奇装备的注意力,并直接造成了未来。
在拉塞尼埃时,德军机修部队,像是长着鼻子一样,迅速在广阔战场中,找到两台被薯条君影响变成固定地形的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