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68章 初见罐头化的开放世界(4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误的英国同志当成了某种“间谍”,然后进行了一系列藤蔓play。

直到“领事同志”听闻“灰烬”抓到了间谍紧急赶到,才终止了这场误会。

并且因为现在苏联对于这类民俗问题的研究并不深刻——作为“曾经”的唯物主义史观政党,苏联对于宗教的压制使得此时正在转型的苏联,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百废待兴。

“领事同志”也没有意识到,造成这一误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只是误以为“灰烬”不喜欢被人称为萨满。

PS1:苏联的宗教政策变化,在导师时代,苏联严格执行了“政教分离”原则,这一时期苏联的宗教情况较为“接近”如今的东大。

而到了大胡子进行“大清洗”的时期,宗教组织也被扩大为了打击对象,经历一系列镇压与打击。

但到了世界紧张度爆炸,大胡子为了强化苏联对于最新并入国土的“缓冲地区”的影响,又放松,甚至违背了“政教分离”的原则,在一些地方重新推进东正教对于民众的影响,希望以此缓和这些地区对苏维埃的反对。

最终到了苏德战争爆发,为了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在苏联有绝对影响力的东正教。

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东正教谢尔盖总主教就发表告全国教徒书,声明教会忠于苏维埃祖国,坚决谴责德国侵略者,号召全体教徒捐钱捐物,甚至动员青年教徒参军参战的背景下。

苏联自导师时期开始的反宗教推行无神论政策暂时终止,无神论者与上帝的信徒为了保家卫国重新站在了一起。

俄罗斯武装力量主教堂也是因为这一原因,在二战胜利后修建。

至于现如今俄乌冲突时期,俄罗斯武装力量主教堂居然成为俄军士气的来源之一,甚至开始生产3K时代纯洁印记的行为。

只能说,二战之后苏联政府在一系列踩油门加速的奇葩领导人操作下。

在宗教政策上反复搞左右横跳——换一个领导就会在全面反宗教和放松宗教管制的政策之间摇摆几次——的情况全责。

PS2:凯尔特人,作为民族主义叙事兴起后,欧洲人根据语言的起源定义出来的存在,是否真的能被称为一个民族其实并没有定论。

因为有一种说法是,18世纪之前,在不列颠诸岛上从未有人自称凯尔特人。

不过其使用的凯尔特语,确实是不列颠诸岛能找到的最早史料所使用的语言。)

我,薯条,苏联英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