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有的事情也是一如寻常,至于种放去了哪他们不关心,现在正常的还是长安的运转,这群人大半士兵已经决定投靠我大辽,至于结果如何只能期待以后的情况?不过今天的事情也是恰恰说明人心向背这句话是多么有道理,在老百姓眼里只有好处,衣食温饱,自己能够吃饱比任何一样的东西都容易的多,这也是为啥这些人里面的人心多重要。
在古代为啥人心向背有些古话被传了几百甚至几千年,无数后来者用经验教训验证了其道理。可是,至理名言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比如那句“得人心者得天下”,众望所归真的可以坐拥天下吗?
确实,在大多数历史环境下,这句话没错。
但是,想要做到得人心,是需要时间发酵的,人心带给统治者的益处也是长期而隐性的。我们拿秦朝末期举例,各方势力割据,天下都处于战乱之中,倘若,领袖们不顾形式盲目拉拢百姓,并非明智之举。所以,此时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拉拢人才,善用人才。
可以说,在这种特殊时期,“人心”远没有“人才”来得重要。
自古以来,成功者往往具备知人善用的品质,战国时期闻名天下的“四公子”就是其中典型。他们手下有大量门客,只要有一技之长的能人,都会被收录其中,四君子对这群人毕恭毕敬,甚至,有时为了拉拢人才还十分矫情。
赵国平原君某日发觉自己座下门客日渐稀少,赶忙跟这群门客打听:“最近门客们怎么去多来少呢?莫非我有什么做法欠妥?”
平原君门下一人答道:“平原君的美人得罪了一个门客,这门客身体残疾,是个瘸子,我们都觉得平原君比起门客更加喜爱美女,所以,我们也要离开您了。”
平原君赶忙调查事情原由,原来,平原君的房子建在街边,他的美人们偶尔会在窗边看街景。平原君最宠爱的美女在看风景的时候,看见远处走来一个挑水的瘸子,由于此人身体有疾,姿势不怎么优雅,所以,便莞尔一笑。
实际上,这个美女并没有其他意思,可是,却被这位门客放在了心上,隔日便上报平原君,说:平原君的姬妾损害了自己的尊严,请求平原君处理,平原君当时并没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
那个门客有点小心眼,见平原君无动于衷,就在门客圈里制造舆论,于是,便传出了平原君爱美女超过爱门客,最终,导致平原君门下门客日渐稀少。搞清情况后,平原君当即下令杀掉了那个莞尔一笑的可怜美人,这一举动使门客们又重投他的门下。
虽说,平原君对这群门人有点矫情了,但是,这些门客在关键时刻还真起了不少作用。在邯郸被围困后,楚国不肯起兵救援,这时门客毛遂脱颖而出,果真说动楚王相救,为赵国立下奇功。
除了平原君外,四公子里还有位孟尝君,也靠着门客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孟尝君手下的门客千奇百怪,有会犬吠的、钻狗洞的、学鸡鸣的,就是这群怪人帮他逃出生天,免落得客死秦国的下场。
很多人说,孟尝君在知人善用这方面值得称道,但是,王安石却不这么想,他认为,孟尝君只是一群盗徒的首领罢了,根本不配称作知人善用之士。齐国国力强盛,只需一个真正的人才,即可击溃秦国,哪里需要这群盗徒?
所以,真正有能力的人见孟尝君门下这群鸡鸣狗盗之徒混得风生水起,一定不会投入孟尝君门下与这群家伙平起平坐。
王安石先生的言论,个人认为十分中肯。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位统治者得一贤者开创一国,他就是汉朝末期的蜀君刘备。刘备并不会像孟尝君一样结交那些怪人,而是找天下最贤能的人,然后,谦恭的请入朝中。
诸葛亮的确是绝世之才,还未出仕就已向主公提出三分天下的理论,把未来的局势分析得非常透彻。在出仕后,这位贤相将一生都奉献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