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蝗易粟法”——宋仁宗时规定:“去岁飞蝗所至遗种,恐春夏滋长。其令民掘蝗子,每一升给菽米五斗。诏诸路募民掘蝗子,一升给二十钱。”
注: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一句出自南宋末年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哎,又是前人说了后人话,笔者罚酒一杯。
注:周朝已经有石碑,但上面无字。死者下葬之时,在墓穴四角或两旁,各立一根木柱,柱上有圆孔,名为“穿”。再在两柱的穿中架一根横木,木上缠以绳索,可用来放绳,如辘轳一样,将棺木牵引入墓穴。周朝的石碑只作引棺入穴之用,到了汉代,墓碑才开始刻字,纪录墓主生平,慢慢演变成石制、书写要求规范的墓碑,取代了“铭旌”的作用。汉唐墓碑之风都盛,起初还须功名地位,逐渐开放到民间,蔚然成风,且分表、志、铭,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
墓碑的内容,其实非常复杂,包括风水情况、籍贯、姓名、身分、生卒年月日、子孙、立碑人、安葬或重葬的日期。墓碑左边称为龙边,这里要书写山向及山向线度、分金线,记录风水情况,以免受灾墓碑损毁,可依此重立;若是客死他乡,要在左、右角最显眼处刻上原籍等等。
注:油条:《宋史》记载,秦桧迫害岳飞,民间通过炸制一种类似油条的面制食品(油炸桧)来表达愤怒。类似的油炸面食,其起源远远早于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体时期不得考证。油条的形状应是早有传承,传说宋人捏成秦桧夫妻的面人再炸,以后逐渐简化,不过是一种情感寄托的传说而已。
无双群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