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没事,本来就是乔姐比较重要,队里有资源也应该紧着乔姐。”
张雨竹连忙上前一步防止事态进一步发酵——其他省队的人还在旁边适应性训练,到时候被看了笑话,要吃不了兜着走的是教练。
“乔姐,姜冉的发球我自然有好好模仿和练习的,走吧,我陪你去练。”
……
“冉姐,这也太不要脸了。”程小柠走过来对姜冉说道——她虽然和姜冉不在同一个省队,但两个人还是时常一起训练,“是不是你一旦有什么新技术她都要学了去啊?当模仿精上瘾了?”
姜冉顺着程小柠视线的方向看过去——发现张雨竹发了个逆上旋短球到乔蕊的反手位小三角近网区,结果被拧穿了。
她经常发上旋短,但是发逆上旋短到对方小三角是她世锦赛的时候才开始用的新技术,这就被对方学去了。
“她学得好快。”姜冉眨了眨眼,发表了评价。
“冉姐,你真是一点都不急啊!”
程小柠蹦了两下。
“张雨竹这学的都是皮毛,学不到精髓的。”叶清走过来拍拍自己搭档的肩膀,“要不然岂不是人人都能成世锦赛冠军了?”
突然间“啪啪”几下掌声插进来,甘宁的声音在几人背后响起:“休息时间结束,别磨叽了,快点过来继续练!”
//
夜深了。
张雨竹轻手轻脚地向训练馆走去——这里的训练馆倒是24小时开放的,只不过这么晚了,基本上也没人会来练习。
上午被乔蕊拉着模仿了半天姜冉的发球,都没时间练反手的新技术。
模仿姜冉的发球当然也是有用的——她明显感觉到自己比赛时可用的发球变多了。
但这付出和回报显然不成正比。
发球是要和运动员的整个战术体系挂钩的,姜冉是左手,那两个球发完要不就是能直接接上抢攻,要不第三板拧上能直接带着优势进相持。
她呢,模仿那几个发球就只是模仿那几个发球,很难把这发球消化到自己的技战术体系里去。
张雨竹背着包低着头往前走,到了训练馆门口,才发现里面有乒乒乓乓的声音传出来。
她看了眼手机——晚上十点。
难道还有人和她一样,白天练不了,晚上来偷偷练吗?
她推开门,看到一个无比熟悉的背影。
能不熟悉么?
——对方的录像她看了十几遍二十几遍、对方的发球、发球前的小动作、发球后的小动作她都学个透。
“你好?”听到动静的姜冉回过头,把在门口偷偷摸摸的张雨竹逮了个正着。
张雨竹勉强扯出一个笑容来。
姜冉也没什么好多说的,转过身便继续练自己的球——训练馆有发球机,只不过很少有人用。
她吃过饭了还是觉得手痒痒,便收拾了装备来训练馆加练。
张雨竹换上训练鞋,偷偷摸到了姜冉旁边的球桌,把发球机安好,就开始练习教练给自己新提的反手起下旋技术。
在这几个小时里,没有人说话。
//
“冉姐,我最近练了个新招,待会你帮我看看。”程小柠一脸神秘地凑近姜冉,说道。
“切,正经的技术不练,硬是要自己发明这发明那。”甘宁翻了个白眼。
知道甘宁一向是刀子嘴豆腐心,程小柠“嘿嘿”笑了两声:“正经的技术我这不是也没耽搁嘛~”
“我们可是不同省队的,你确定要在比赛前给我透底?”
“拜托!要是你能帮我看看,再给我提点意见,我肯定能在比赛里打赢更多人好吗!这点利弊我还是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