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77章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晴雯:她是一个性格直率、心灵手巧的丫鬟,但因性格刚烈,不懂得迎合封建主子的心意,被王夫人视为“妖精”,撵出大观园后含恨而死。她的死是本回的重要情节,也是《红楼梦》中最令人痛心的情节之一。

芳官:作为一个美丽的优伶,她在大观园中曾有过一段快乐的时光。但随着贾府的衰败和王夫人的驱逐,她被迫出家,斩断了与尘世的情丝。

宝玉:他对晴雯和芳官的遭遇深感痛心和无奈,偷偷去看望晴雯,表现出他的善良和对丫鬟们的真情。同时,他对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也充满了不满和反抗。

王夫人:她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冷酷无情,为了维护贾府的名声和秩序,不惜驱逐晴雯等丫鬟,是造成晴雯等人悲剧命运的重要人物。

5. 经典诗句及典故(此回中相关的诗句较少):

在本回中未出现特别经典的新诗句,但文中提到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话语,如宝玉说“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这句话反映了宝玉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不满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若从《红楼梦》整体来看,书中有一些经典诗句与此回的主题氛围相关,如《红楼梦引子》中的“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几句诗为全书奠定了一种悲怆的情感基调,与本回中人物的悲剧命运相呼应。

总的来说,《红楼梦》第七十七回通过对晴雯、芳官等人的命运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是全书的一个重要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红楼梦〉第七十七回解析》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宛如一幅充满悲剧色彩的画卷,在这一回中,命运的无常与人性的挣扎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当我们以周易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回的故事时,更能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邃哲理与人生智慧。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体现了宇宙的动态平衡与变化。这与第七十七回中人物的命运起伏有着奇妙的呼应。

晴雯,这位俏丫鬟,如同火焰一般炽热而明亮。她的性格直率、纯真,充满了生命力,正对应着周易中的阳刚之性。然而,正是这种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阳刚之性,使她成为了封建势力的眼中钉。她的抱屈夭亡,恰似阳之极而转阴,是命运的转折与悲剧的降临。

而芳官等优伶,她们在大观园中曾有过一段欢乐的时光,犹如水中之月,美丽而虚幻。然而,当命运的风暴袭来,她们不得不斩断情丝,选择出家,这正体现了周易中阴柔之性的转变。水月的破灭,象征着她们从繁华走向了沉寂,从情感的纠葛中解脱出来。

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阴阳的相互作用与转化。命运的无常如同阴阳的变化,难以捉摸,却又不可避免。就像晴雯的命运,从得宠到被逐,芳官等人的从欢乐到出家,都是命运之轮的转动,是阴阳交替的体现。

同时,在周易哲学中,变易是永恒的主题。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这一点在第七十七回中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大观园曾经是一片繁华的乐土,丫鬟们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时光。但随着贾府的衰败,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晴雯等人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她们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只能在变易的洪流中沉浮。

而在这变易之中,我们也能看到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晴雯的被逐与芳官的出家,看似是偶然的事件,但实际上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必然结果。这是社会制度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