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角逐。齐国国君齐威王广纳贤才,注重发展国力,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就在孙膑在魏国饱受折磨之时,齐国的一位使者来到魏国。这位使者偶然听闻孙膑的遭遇,对他的才华深感惋惜。在与孙膑的接触中,使者发现他虽然身体残疾,但思维清晰,智慧过人,绝非疯子。 于是,齐国使者心生怜悯与敬佩,决定冒险将孙膑带回齐国。他巧妙地安排了一切,趁着庞涓的疏忽,将孙膑偷偷藏在马车中,离开了魏国。孙膑终于摆脱了庞涓的魔掌,踏上了齐国的土地,开启了他人生新的篇章。 孙膑来到齐国后,受到了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与收留。田忌为人豁达,礼贤下士,他深知孙膑的军事才能,将孙膑奉为上宾。在田忌的府上,孙膑得到了良好的照顾与庇护,他也开始潜心研究齐国的国情与军事战略,为日后的复仇计划做准备。 不久后,孙膑在齐国迎来了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田忌经常与齐国的贵族们赛马赌输赢,孙膑通过观察发现,双方的马匹脚力相差不大,但田忌在比赛中总是采用相同的策略,导致胜负无常。于是,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下驷对上驷,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的赛马策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在比赛中取得了胜利,赢得了千金赌注。这一事件让田忌更加坚信孙膑的才能,也使孙膑在齐国声名鹊起,得到了齐威王的关注与召见。齐威王与孙膑交谈后,对他的军事见解大为赞赏,当即拜孙膑为军师,让他辅佐田忌,参与齐国的军事决策。 四、桂陵之战——“围魏救赵”的经典战例 公元前 354 年,赵国为了扩张势力,出兵攻打魏国的附属国卫国。卫国不敌赵国,向魏国求救。魏惠王闻之大怒,立即派遣庞涓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庞涓率领魏军长驱直入,迅速包围了邯郸。赵国军民奋起抵抗,但在魏军的猛烈攻击下,邯郸城岌岌可危。赵国国君赵成侯无奈之下,只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接到赵国的求救后,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邹忌等大臣主张不救赵国,以免引火烧身;而段干朋则认为应该救援赵国,但不应立即出兵,而是先等待时机,让魏赵两国相互消耗。孙膑提出了“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略主张。他认为,魏国此时精锐部队都在攻打赵国,国内必然空虚,如果齐国直接出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必然会回师救援,这样既可以解赵国之围,又能在魏军回师途中设伏,以逸待劳,击败魏军。 齐威王采纳了孙膑的建议,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领八万齐军出兵救援赵国。田忌起初打算直接进军邯郸,与魏军正面交锋,但孙膑劝阻了他。孙膑指出,此时邯郸形势危急,齐军远途奔袭,疲惫不堪,若直接与魏军决战,并无必胜把握。不如先佯攻魏国的平陵。平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有魏军重兵防守。齐军攻打平陵,必然会遭受重大损失,但这正是孙膑的诱敌之计。他故意让庞涓认为齐军不懂兵法,指挥无能,从而放松警惕。 庞涓得知齐军攻打平陵的消息后,果然不以为意,继续加紧对邯郸的围攻。而齐军在佯攻平陵后,迅速调整战略,主力部队绕道直扑大梁。大梁是魏国的都城,魏惠王得知齐军来袭,惊恐万分,急忙命令庞涓回师救援。庞涓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即将攻克的邯郸,率领魏军日夜兼程回援大梁。 孙膑早已在魏军回师的必经之路桂陵设下埋伏。桂陵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是打伏击战的理想之地。当庞涓率领魏军疲惫不堪地赶到桂陵时,齐军如神兵天降,从四面八方杀出。魏军措手不及,顿时陷入混乱。孙膑指挥齐军充分发挥地形优势,以逸待劳,对魏军展开猛烈攻击。庞涓虽奋力抵抗,但在齐军的优势兵力和精心谋划下,魏军最终大败。庞涓本人也被齐军生擒。 桂陵之战以齐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此役不仅解了赵国之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