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带着李青洲和李青书两兄弟,进了院子里面。
刚进去就被李父招呼到他的身边坐下,骄傲的说她的功名,李毓只好在一边陪笑。
偶尔被点到名的李青洲和李青书在李毓后面那一桌,时不时附和李父的话题。
李青钰、李财和李天泽正和同窗们聊天,都是他们请来的,所以他们自己在招待。
李青洲和李青书看着这个宴席,他们暗自下决定,一定要更努力。
李毓有了空挡,就跟一旁李坚说把四丫带着身边,顺便学学为人处事,免得嫁人了,糯糯弱弱,给财儿和天泽丢人,毕竟现在两个侄子都有了功名,一定是走仕途的。
李坚喝着酒连忙应下,这些时间,刘氏一直想送四丫回她娘家,帮自己弟弟招儿,还趁李母和李父不在家,送过去了一趟,还是她娘发现后去把人接回来的。
自己爹娘也有事要做,他也要做事,他正愁着没办法日夜看着四丫,自己二弟居然帮自己想了个法子,虽然可行,但是日后四丫就是抛头露面的姑娘家了,不好说亲事。
李毓今晚没有喝酒,因为李青洲和李青书缺晚上学习的课,一会她要补回来,她留在这个家的时间不多了,他们尽心,她也要尽心教,这样大家才不会留下遗憾。
李毓她不喝,就没有人劝酒的,都是明白人,毕竟李毓第二天还要去书院。
李毓吃完就带着李青洲和李青书走了,回去后又是一通教学,名师值又多了一些。
张荷的娘家人回去的时候,还带着人来跟她说下,又聊了一下,然后张家人才回去。
第二天,天没亮,李毓就起来,还是一通梳洗,带着两个儿子坐牛车上书院。
李毓每天都在书院想着怎么把知识变现到学生的脑海里面,私底下教两兄弟加减乘除,实在是古代对于这种算法太薄弱了,他们都是用算盘的,一旦科考就不能带算盘了,就像现代不能带计算器那样。
不知不觉,就到了七月中旬,考子要赶考了,李青洲和李青书本来就是有功名在身,这次考的是院试,
科举考试的初级阶段:县试、府试和院试,考过县试、府试的考生被称为童生,再考过院试的考生则被称为生员或秀才,只有考中秀才,才能继续乡试?。
而他们这次院试在八月份,又朝廷拍下来的高官监考,但是,他们都要前往在府城,或者到直属省的州治所进行科举。
虽然是八月份才考,要连续考两场,所以他们要早点去府城才行,万一途中耽搁了,就还要等几年了。
书生赶考,基本上书院没有什么人,夫子自然不用上课了,李毓想着自己既然陪着李青钰去附近城里,也不能落下这两个当哥哥的教育。
加上路途比李青钰的遥远,还有时间真点名师值,顺便在把知识交给他们,看能不能搏个头名,毕竟她前世可是尖子生,学识自然不会差,能多教些,青洲的路就好走些。
李毓很明显体现到当初自己老爸的心情了。
到了出发这天,程元白派了马车来上李村,一来路上有个伴,二来,就是程元白想在路途中能得到自己的夫子指点,让他比别人多一筹胜算。
程元白既然都接了自己的夫子,自然少不了跟他玩得很好的张珩,多一个人也无妨,毕竟张珩实在是太穷了,听说都是张珩的娘亲求着乡亲借的钱去科考。
程元白平常跟张珩玩得很好,就是张珩很少说话,基本上都是他逗张珩,所以一点也不介意捎上张珩,再说了,张珩也是自己的夫子学生,也是给夫子一个面子。
李父把两坛腌菜罐都给她放在马车上了:“出门在外,要是前不着店,后不着村的,饿了就吃点腌菜,这玩意能放很久。”
李毓也不拒绝,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