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66章 阳明证(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东北参,因为张仲景时代,东北地区不属于汉朝,同时战乱频发,东北参在那个时代是“进口货”,对于平民百姓可能是奢侈品,再一个,东北参补元气的力强,补津液的效果远不如党参和西洋参,在消渴证中用人参会增燥。其实,现在也可以用东北参,毕竟市面上的那些个人参功效远不如野山参那么强。

再说说大黄,在白虎加人参汤加大黄这方剂中,大黄不是后放的,大黄是跟别的药同时煎煮。大黄后放是取其泄下之力强,同时煎煮只是为了取其性寒清热泻火之故。

第三类下消---肾虚证。是肾虚精亏所致,主要用桂附八味丸做加减,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此证用生地黄,不用熟地黄,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关于熟地黄,我不做多的解释,因为我要做多的解释,绝对会伤及部分人的利益,读者们中如果有中医执业医师,我希望你在补肾时将熟地黄改为生地黄,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我在这里说生地黄时,有些人会说生地黄性寒,吃了会拉肚子,我想说的是拉肚子总好过吃了你的药身体一点反应都没有,同时在桂附八味丸中,生地黄性寒,但桂枝和附子是性热的药啊,寒热互补嘛。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到这里,我已经说的很直白了,再说下去,真要损害部分人的利益了,现在的中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健脾祛湿和补肾,健脾祛湿我在前文中讲了,补肾方面我在前文中提了,现在再提了一笔,我想大概率我也写完了,此篇与其说是在写阳明证,倒不如说写糖尿病比较贴切。

原理就是这样,至于用药,各派中医师略有不同,但无外乎就是那么几种药,翻看各名家用药,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罢了。

我写的这部分或许对部分中医爱好者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因为我没有详细写处方和剂量,我想说的是处方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万能的处方,因为人跟人不一样,汝之良药为彼之毒药,中医是一人一方的医学,切不可将别人的处方照抄过来使用。

如果自学中医,我觉得还是得从理、法、药、方这个顺序学起,“理”就是病理,这方面《黄帝内经》和《难经》是首要研读的书。

“法”就是治法治则,这包括六经辩证、八纲辨证和五行传变,这方面应该多研究《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因为六经辨证是根本,即简单又实用,后世大部分医学书籍搞得很玄很复杂,甚至有些后世医家为了显示自己有很多学问,将易学和玄学方面的名词搬至中医书籍中,这更加让读者迷惑,让读者学起来更加吃力,读多了只会把人搞得云里雾里,正所谓圣人已删繁就简,后腐儒们却硬要添上,真是穷酸腐儒,八股余孽。

“药”就是药学,这方面《神农本草经》是首要研读的书,因为《伤寒》和《金匮》中用的药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来源于《神农本草经》中。

“方”就是方剂,这方面《伤寒》和《金匮》也是首要研读的书,只有搞懂了仲景先师的用药思维和理念,才算是有了经方思维。

至于有些读者说看不懂这些书籍,我想说的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讲这类书籍的视频很多,其中不乏有几位值得让人尊敬的名家大师,这几位名家大师确确实实是手里有真本事,对疾病有硬手段的,多多看他们的视频,总是有收获的。

好了,就此打住,我们故事继续。

等我们三人回到博和的别墅时,门口停了二十辆一模一样的奔驰车,只是车牌不一样,一看这些车,就知道是娶亲的车队,因为每辆车都装扮了。

我暗自思考着,等明天早晨去娶亲时,我一定要开最前面的那辆车,绝对帅,绝对酷。

进门后,我看见客厅里坐满了人,找了一圈,没找见师父,跟马玉军打听了一下,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