饷的资金投入,这位县长却仍然使守军保持高昂士气。
正是这份坚持与付出,让当朝燕王遭袭的第一时间内,城中的驻守军可以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成功抵御敌兵的进犯。
「老刘,信息已经被送往北平了吧?」
朱棣此时的精神已然清晰过来。
虽然伤势虽重却不危及生命。
望着床畔走来走去,明显焦虑不安的刘县令,他原意不予理会。
不过看见对方不断变换的位置,最终仍忍不住提出了这个问题。
「报告王上,得知您受攻击后的第一时间,我派遣了人员北上奔北平去,想必如今已经在那地,估计快有了反馈。
」
老刘原本焦灼得满头大汗,这时听到燕王府殿下的呼唤名字,急忙迈步回至朱棣身边,深深致礼道:
「不用了,你在这里照顾王上好几日,看得见王上并无大碍。
」
对朱棣而言,老 ** 刚的话不过是闲话而已,并没有太在意;甚至提出那问题,仅是对老刘不断走动感到不适,想换个谈话主题罢了。
更何况,通报北平乃是县令职责的一部分。
事情的发生本身,燕王便已经安排派人前往北平,并非完全毫无预想的应对方案。
继续阅读
「这,王上身体还未…」
面对将离开王上方,刘县令立刻表达出了抗拒。
自己正承担着重任背下罪名,如果不在王前展示表现的话,未来责任可能真的就全部扛上自己的肩头。
然而,刘县令终究并非是一个愚钝之人,他在说出这句"我要退出门外,如果王爷有所吩咐,请在我外面呼喊"时突然幡然醒悟:燕王是厌烦自己的迹象。
"既然如此,微臣便暂时在门外等待,只要王爷有任何指示,直接在门口呼唤便是。
"
燕王殿下给足了面让,没有径直将其扫出门外,对于刘县令来说,这样的礼遇已然极其珍贵。
他对此深感感激之余,也不禁回赠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燕王朱棣明白当年曾在李文忠旗下受过的锤炼,并不意味着与现在的县令有共同的作战经历,但作为李文忠的贴身卫士,朱棣对刘县令的出现并不少见。
毕竟,从品阶上来讲,当时的朱棣只是李文忠手下的一个卑职。
但这不足以限制他以燕王的身份或表兄弟的身份,在李文忠部队中的威信。
刘县令作为军人,虽然转型成为一名官员,思想更为缜密,却依然保留了一贯果断利索的性格。
直到他走到门口,脚还未及踏上门槛,突然注意到院内一位迅速跑来的使者。
"王爷!京城的消息有了。
"
这位卫兵在向殿下传讯时不减速度,甚至接近终点,脚步声反而变得更加迅疾。
见到这一幕,本已打算暂离此处的刘县令立刻收回迈出的左脚。
燕王未直接邀请,但这显然没有让他感到局促,此时的坚决与在殿下的谦逊截然不同。
虽然燕王的言辞里并没有明确留住对方,但对于像刘县令这样自低阶晋升上来的军人都十分包容。
作为同路人,在理解这种从战地血拼一步步上位的人为官的艰辛上,燕王更是深感其艰难。
他们不仅要补足读书少带来的生活技能的短板,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被那些从正规渠道入仕的官员打压,对于这些武将的逆袭,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是有着不满的情绪,这不单只停留在心理层面,往往表现为每一个进阶过程中的层层阻碍。
既然大明朝能把官职做到高位的基本都是以文臣起步,哪怕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