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位是我们的翻译同志,胡青华。一会儿负责你和雷蒙的交谈翻译。” 蒋明春朝胡青华点头示意: “胡姐,那就辛苦你了!” “春明作家客气了,说起来我也是你的读者呢。” 简短的交谈过后,一个工作人员模样的男同志带着几人走进了一间会议室。 蒋明春一开始以为这人是饭店的服务员,结果进去之后,人家就站在了旁边,也没有要出去的意思。 再看雷蒙和胡翻译都是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蒋明春顿时就明白了。 这是不放心他们谈话。 双方入座后,雷蒙从女秘书手里接过厚厚的一摞刊物,其中还有一本《高山下的花环》 “春明先生,我没想到你是这么的年轻!在了解了你的情况之后我很是吃惊。” 雷蒙一边说,胡青华一边翻译。 “我在来中国的这几天,分别读了你的《活着》还有《高山》。实话说,我并没有完全读完,只是粗略的阅读。很遗憾,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看完这些作品! 但我是真的喜欢它们!尤其是《活着》!” 蒋明春停顿了几秒,露出一个得体的笑容: “没关系,雷蒙先生。我们中国有个词叫“来日方长”。不用急于一时。” 雷蒙听完翻译,哈哈大笑: “是的!是我太急了。这次来的有些匆忙,下午就得返回美国。没能亲自去拜访!所以请春明先生原谅我的不礼貌行为。” 雷蒙说完,紧接着拿出两份合同,为了能让蒋明春看懂,还特意弄了一份中文版的。 合同的内容就是关于《雪国列车》的合作。 雷蒙想以五万美元的价格买断《雪国列车》在美的独家出版权,时间为五年。 这里面还包含翻译版权。 也就是雷蒙可以在这五年期间,对《雪国列车》进行各国语言翻译。 蒋明春不知道这个时候美国的行情是什么样的。 单单是和国内对比,这样的条件已经是碾压级别的了。 由于《雪国列车》的字数比较少,单独成书不够条件,顶多是按照杂志,和转载之类的发表。 而且今年美元对我国的货币汇率有所波动,一刀等于一块四,一块五左右。 签下这一笔,自己马上就会有七万多的收入。 这可是七万多! 1980年的七万! 光是想,就能让人兴奋到脚趾抠地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