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时辰以后,所有使用插秧机的人,都已经成为了熟练工。 一天下来,经过张德水,韩顺德他们检查。 张松树和韩有粮这一组插秧亩数达到了六亩地。 最少的一个组两个人也插秧完成了四亩地的任务。 吃饭的时候他们相互切磋,一个一个摩拳擦掌的,对张松树下达了挑战书说明天开始正式比赛。 第二天,插秧机又增加了五辆。 户部侍郎杜延清和庞胖子,以及那位中年的官员三个人挽起裤管都下了地。 刚开始他们三个人手忙脚乱的。 后来慢慢的适应了以后,速度就快了起来。 一上午三个人完成了一亩水田的插秧任务。 只不过有小半亩地里的秧苗,东倒西歪不成行。 张德水看的生气也没有办法,他连忙下了田,把实在看不过眼的秧苗,重新插了一遍。 后来,坚决阻止他们三个人下水田,把他们手里的插秧机拿过来,分派给了其他人。 五天以后,桃花源里1100多亩水田插秧任务顺利完成。 大人孩子们也都累的够呛,一个一个晒得黝黑黝黑的。 但是他们的精神却一天比一天好。 大食堂里这两天,也是换种花样的给大家做饭。 每天每个人一个白水煮蛋是要保证得了的。 不论什么饭,大家都是能够吃饱肚子的。 玄参带着训练营的人每天都上山打猎,给大食堂送过来一批野物。 白厚朴他们拿过来了一些舒缓身体的草药,熬了汤大人孩子都喝一碗解解乏。 使用插秧机的小伙子们,始终没有超过张松树和韩有粮这一组的速度。 他们两个人最高速度是每天完成了18亩的水田插秧任务。 韩顺德说要把这个成绩记录下来,等到明年看一看有没有人能打破这个记录。 休息了两天,李兰珍在村委会上又提出了“生态养殖种植”和理论来了。 大家都不明所以,等着她解释。 太子双眼放光像盯着一个金元宝一样的盯着李兰珍。 苏倍盛手里握紧了毛笔,随时准备记录。 户部侍郎杜延清三个人也竖起耳朵,准备好好的听一听,记录下来。 “我们的水稻田现在种植下去了,半个多月以后,水稻田里就可以种进鱼苗进去。 一亩地大概放200条鱼左右。 这样鱼苗慢慢的长大,把稻田当中的飞虫水底的虫子消灭掉。 鱼排泄的粪便滋养了水田里的秧苗,给水稻生长提供了养料。” 张德水此时恍然大悟,他拍着桌子说道。 “怪不得呀,兰珍妹子,当初你说把水田的田埂要加高一半。 当时,我还在心里瞎嘀咕呢,谁家水田埂子要加高这么高! 原来你是想在里面养鱼呀! 还有,两个水田中间的水沟也挖得很深很宽,是不是准备在水稻晒田和施肥的时候,把稻田里的鱼全部赶到水沟里去? 太好了,真妙呀,这个办法太好了!” 听了李兰珍和张得水两个人的讲述,大家一听也就明白了,原来是这样的生态养殖种植啊! 韩顺德连忙接着他的话往下说道。 “行,那我们早早的抓一批小鱼苗养着,半个月后就投放到水稻田里去。” 李兰珍看他们都明白了,而且如此积极的想要去实践。 笑着看了一下大家说道,“这个鱼啊,我们可以叫它‘稻花鱼’,如果今年试验成功,稻花香肉质鲜美的话,我们也可以把稻花鱼卖出去。 好可以把桃花源知成咸鱼,到时候就叫做‘桃花源,稻花鱼’。” “哈哈哈哈。” 听了李兰珍的一番话,不约而同的大家放声大笑起来。 韩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