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病也只是扛着,扛得住就扛,扛不住就死,基本上不会来看病抓药。故而,医馆刚开业一日只有寥寥几个人,也实属正常。 再者说了,医馆要想火爆是要看大夫的医术水平与名气,顾伯喜初来乍到,学医不过几年,虽然有灵虚道长倾囊相授,尽得精髓。但毕竟他的年龄还小,而这世间,人们往往都存在着一种刻板的印象,总是念叨着“老中医,老中医”,觉得那“老”字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对于像顾伯喜这样太过年轻的大夫,世人始终都抱着深深的怀疑心态,觉得他的医术水平不如老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顾伯喜他们也只能先暂且熬着,等着自己的口碑在有限的患者中间逐渐好起来。 不过顾伯喜与顾亮也没有这么干熬着,他们叔侄二人也没闲着,一直在忙个不停。 譬如顾伯喜,其整日除了为寥寥无几的病人诊病,以及教授自己的妻子、小侄女张萍儿、顾春妮二人些许简易医术外,其余时间都在手搓制药丸。提前备好一些常用的药丸,日后也方便用。 至于顾亮,顾伯喜在手搓药丸时,他也在手搓‘药丸’。 只不过顾亮搓的药丸与顾伯喜搓的不一样,顾伯喜搓的各种药丸都有,什么逍遥丸、苏合香丸、三物备急丸,而顾亮搓的丸子只有一种,是那种很小、非常小的丸子。 顾伯喜搓的丸子需要用到的药材种类有很多,而顾亮搓的丸子只有三种原料:碳粉、硫磺和硝石,有时也会加入一丢丢的铁粉。 没错,顾亮搓的药是火药。嗯,火药怎么不是药呢? 顾亮表示用三味药材制作做出来的东西它就是药!既然火药带了药字,那它就是药,那自己就可以在药店搓它。 为了搓出极细的火药颗粒,顾亮还特地让木匠制作出了一个特制的药丸板,将火药稍微湿润,放在药丸板上一挫,便能搓出不少的火药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