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17章 滴道河(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滴道河镇隶属日伪鸡宁县(今鸡西市)管辖。北面依山,东面靠河,南面是铁路,西十里许是矿山——滴道煤矿。全镇约200多户人家。

初到这里的时候,我们指望吃饱肚子、有衣遮体、能够过上安稳日子,哪成想、更是自投罗网地钻进人间地狱!日本鬼子对民众的压迫比起聚丰村来更加惨重。

一是军:在滴道镇铁路两面的山脚下。长期驻扎着一个团兵力的日本鬼子兵,仅营盘就有两里多路长。他们经常拉着长长的队伍,军枪、拉着迫击山炮,在镇子附近耀武扬威的搞军事演习、显示武力,进行敲山震虎……

二是政:滴道镇上面设立街公所、内有若干个股。下面有把全镇划分为金刚、宽动、白云等三个令署办公的区公所。他们管理和发放证明书(良民证);抓兵、抓夫;要有去无回、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劳工;收缴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宣传日本侵略者奴役中国人民的政策;组织所谓的义勇奉公队等等。没有证明书的人是举步难行,如果被他们抓住,就一律送到矿上的电网里去当“浮浪”工人,跟他们要的劳工一样:挖煤不给报酬,吃的一色是橡子面,穿的是褴搂不堪的衣服,有的竟披着更声线的毯子或麻袋片,我还亲眼看见过有的穿着洋灰(水泥)袋子纸,走起路来‘稀里哗啦’的响。上下班的时候,都有矿警军枪、实弹押送,手持羊角锤的劳务系人员跟在两旁。如果发现谁走慢了一点,当头就是几锤。这些人有病无权就医,用日本鬼子的话说:“只要有气、脑袋还硬,就要下洞子挖煤。”老百姓死的无计其数,除了到处都有炼人炉,昼夜不停的炼人以外,来不及炼的、甚至带着气就扔进了万人坑里。伪政府发的“国民训”又臭又长,但人人都得背熟,否则坐车,过卡子上不去。有次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要到矿里去看他的儿子,半路被卡哨堵住,因为背不上来‘国民训’,硬是没让她过去。她趴在地哭得悲悲切切,真叫人万分揪心……关于苛捐杂税那简直是变着法儿的搜刮民脂民膏!人民的涂炭,困苦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尽的。记得我们家有半年多没有吃着粮食了,有天爸爸弄回来一捧小米,妈妈像得了金子一样,连淘也没舍得陶就熬了半盆。一个粒儿跟着一个粒儿跑的小米粥,正当我们甜滋滋喝着的时候,收税的来了,爸爸说:“先生,现在实在没有钱,过两天一定想法给。”

“没钱?没钱还能喝上小米粥!”收税的说着连盆都给掀了。

尽管那个时候我还小不大懂事,都被逼得哭了,更不用说爸爸和妈妈了。

三是警:镇上面有警察蜀,署内设有各种股,下面每个区都有一名警长和警士看压地面。我们家住在宽动区,警长叫李有,警士是齐福凯。他们三天两头的查夜、查户口,任意敲诈勒索,奸淫、调戏平民中有些姿色的姑娘、媳妇,如果有谁稍微表示不干,就找茬非打即骂,弄不好还要带到警察署去押起来,那真是……人们敢怒不敢言。

我们地区有家姓周的老两口都60多岁了,没有姑娘,只有一个儿子还被挑上国兵服役去了。儿子走后生活无着落,就开了个小煎饼铺,自磨,自摊,勉强维持生活。李有隔三差五的总是打发孩子到周家煎饼铺,名为佘,实为白吃的拎煎饼。时间久了,老周头见光拎煎饼不给钱,有一次就没给拎,孩子回去后不大一会儿李有就气冲冲的来了,问为什么不给拎。老周头怎么解释也不行,打的老周头鼻子口窜血,大病一场。半年后老周头的儿子由于在军队受了点伤回来探家,知此事后怒不可揭的寻机找李有暴打父之仇。这一天他头上缠着绷带,倒背着的手里攥着根粗粗的荆条去找李有。我碰巧从那里路过驻足观看。他先把门上挂的黑边红油子字的“警长李有”的牌子给砸了,然后踢开门走了进去。伪满警察最怕国兵,就像耗子见了猫一样。况且老周头的儿子又是个伤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