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赵清也就是稍微皱了下眉后,就立马松开了。
她笑着对赵大丫和赵二丫道“大丫姐,二丫姐,你们去洗吧,我不想出去,我的衣服有些破了,我得补补。”
赵大丫和赵二丫听了赵清的话,便点头离开了。
对于需要补衣服这事,她们并没有在意。
谁的衣服不是需要缝缝补补的才能穿的。
买新衣服不仅需要钱,还需要布票。
赵清在她们走后,就拿出了在供销社买的两件短袖和两条长裤。
赵清打算今天把这些衣服缝上补丁吧。
想到这里,赵清再次叹气,好些的衣服不能穿。
这灰扑扑的衣服也不能穿新的,还得缝上补丁再穿。
这日子真是让人过得怄气。
时间很快到了插秧的前两天。
这天中午,赵清交过一背篓猪草回家的路上,正好和下工的人走到了一起。
听着村民们都在热闹的议论着什么。
赵清非常好奇,平时下工时大家都累得半死不活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想省着,今天怎么这么精神?
赵清悄悄的上前几步,凑得离前面的两位大娘近一些。
就听到左边的大娘,正在口沫横飞的说“又来新知青,这不是又来几个和我们抢口粮的吗?我家二蛋现在每天都吃不饱,这马上就要分口粮了,知青又来了,这日子怎么过哟?”
右边的大娘安慰道“刚才村长来找人时,也就只说了要来新知青,还不知道来几个呢,上次不就是来了两个吗?而且新知青来了,又没有下地麦收,没有工分,分口时就没有他们的份。”
左边的大娘听到右边大娘的话,并没有被安慰到“他们知青来了,挣得工分不还是我们的。这些知青没来时,田里的活儿我们也能干完,那时我们还能多挣几个工分呢,现在他们挣的工分,不还是我们的。”
右边的大娘听她说的越来越不像话了,也不再搭理她,转头往自家走去。
看到前面两位大娘,因为意见不合而各自分开。
赵清接着悄无声息地,走到前面的一群人后面,偷偷的听。
这听的不清不楚的,实在让人心里难受。
赵清一边装作认真走路,一边竖起耳朵听着前面几人说话的内容。
在要拐弯回家时,赵清终于听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
上午大家正在上工,村长来到田里叫走了大队长。
还说今天有几个知青被分到他们村子,让大队长叫两个精神的小伙,和他一起赶着牛车去接人。
因为他们村大队长专门管理生产,村长专门管理村民,以及知青这些人员的杂事。
比如村民有了矛盾,找村长。知青有了矛盾,也找村长。
所以,每次知青被分到他们村时,都是村长去接的。
赵清从刚才偷听到的话里听得出来,大家都不太喜欢,被分到他们这里的知青。
他们村的田地本来就不多,再多来几个知青,地里种出来的粮食再多分几个人,岂不是更紧张了?
这马上就要插秧了,那些老知青干着都费劲。新来的知青,不知道又要作什么妖呢?
赵清回到家时,也听到了家里人在讨论。
她在屋里还能听到大伯娘在说赵大丫。
“那些男知青没一个好的,干活不行,整天就知道油嘴滑舌的。你可千万不能看着那些男知青长得好就往上凑,那些男知青就看你们这些小姑娘见识少,哄着你们帮着他们干活呢。你姥姥家就有个小姑娘傻傻的帮着男知青干活,那男知青也不拒绝,还经常说好话哄着她。这让那姑娘家里的人都觉得,是两个人在谈对象呢。也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