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7章 大宋周报(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容,从朝廷的政策到民间的生活,从农业的发展到商业的繁荣,无一不详细且生动。大宋通过这份周报,让百姓了解国家的动态,参与到国家的发展中来,此等手段,高明之极。”

大臣们纷纷低头沉思,李乾顺的话语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似普通的周报。

“再看这排版和插画,简洁明了又不失精美,让人阅读起来赏心悦目。这说明大宋在文化传播方面下了大功夫,懂得如何吸引民众的注意力。”李乾顺的声音中充满了赞赏。

“陛下,那依您之见,我们西夏是否也应该效仿大宋,创办类似的刊物?”一位大臣试探着问道。

李乾顺转过身来,目光坚定:“自然应该。但我们不能盲目照搬,需结合西夏的国情,取其精华,做出适合我们自己的东西。”

于是,李乾顺召集了西夏的能臣谋士,共同商讨如何借鉴大宋周报的经验,创办属于西夏的刊物。

“我们要明确刊物的宗旨,是为了让西夏的百姓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李乾顺在会议上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有人提出要着重报道西夏的军事成就,以振奋民心;有人则认为应该多关注民生问题,让百姓感受到王室的关怀。

李乾顺认真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心中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西夏的刊物终于有了雏形。李乾顺亲自为其命名为《西夏风采》,并对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

“这篇文章的措辞还需再斟酌,要让百姓都能看得懂。”李乾顺指着一篇稿件说道。

“还有这插画,要更能体现出西夏的特色。”他补充道。

在李乾顺的精心指导下,《西夏风采》正式发行。百姓们对这份新鲜的刊物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纷纷传阅。

然而,初期的《西夏风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李乾顺并没有气馁,他继续研究大宋周报,从中汲取经验。

“大宋周报能够如此成功,在于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刊物也能做到这一点。”李乾顺对负责刊物的官员说道。

为了获取更准确的信息,李乾顺下令在各地设立情报收集点,派遣专人负责收集民间的声音和故事。同时,他还邀请了一些有才华的文人墨客为刊物撰稿,丰富其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夏风采》逐渐成熟,受到了西夏百姓的喜爱和推崇。但李乾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依然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有一次,李乾顺在阅读最新一期的《西夏风采》时,发现其中对于一项新的税收政策的解释不够清晰,可能会导致百姓的误解。

他立刻召集相关人员,严肃地说道:“这样的错误决不能再犯。我们的刊物是为了服务百姓,而不是给他们带来困惑。”

在李乾顺的严格要求下,《西夏风采》的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了西夏王室与百姓沟通的重要桥梁。

与此同时,李乾顺对大宋周报的关注也从未减少。他时常与大臣们探讨大宋周报中的新内容和新举措,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西夏的治理中。

“大宋周报近期报道了一种新的农业灌溉技术,我们可以派人去学习,引入西夏。”李乾顺在朝堂上说道。

大臣们纷纷表示赞同,立即着手安排相关事宜。

又有一次,大宋周报上刊登了一则关于文化交流的活动,李乾顺深受启发,决定在西夏也举办类似的活动,促进西夏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在李乾顺的努力下,西夏通过学习大宋周报的经验,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济逐渐繁荣,文化日益昌盛,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然而,这也引起了一些保守派大臣的担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