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51章 汽车梦(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也跟着一起追逐起来。笑声回荡在树林间,仿佛所有的烦恼都暂时离他们而去。

然而,赵煦的心中清楚,这样的轻松时刻只是短暂的。作为皇帝,他有着无法逃避的责任。但他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享受自由和快乐。

随着大宋第一辆敞篷汽车的成功问世,其逐渐在民间得到了普及。人们惊喜地发现,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出行的效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而这一切的变化,都被敏锐的皇帝看在眼里。

游靖宇趁机向皇帝进言。他巧舌如簧,忽悠着皇帝,声称若要让大宋的繁荣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他提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

“陛下,有了路,我们军队的开拔、武器装备的运输等等都会更加便捷……”游靖宇夸夸其谈的说道。

皇帝初闻此语,陷入了沉思。他在朝堂之上,与众大臣反复商讨这一国策的可行性。有的大臣担忧修路工程浩大,劳民伤财;有的大臣则认为这是大宋迈向昌盛的关键一步。经过激烈的辩论,皇帝最终被游靖宇的雄辩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描绘所打动,毅然决定颁布这一具有开创性的国策。

圣旨一下,大宋上下一心,一场轰轰烈烈的修路运动就此展开。

在各个州府,官员们积极响应皇帝的号召,组织民众投身于修路的热潮之中。原本宁静的乡村和繁华的城镇都被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所取代。

修路的首要任务便是材料的准备。工匠们精心挑选着优质的石料和水泥,经过反复的试验和调配,以确保铺设的道路坚固耐用。大批的劳工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他们挖掘地基,搬运材料,用勤劳的双手一点点地勾勒出道路的轮廓。

在修路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有些地区地势崎岖,施工难度极大;有些地方则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延缓了工程的进度。但大宋的子民们并未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们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智慧,不断地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在一处山谷之中,施工队伍遭遇了陡峭的山坡和湍急的溪流。为了跨越这一障碍,工匠们巧妙地设计了一座石桥。他们精心雕琢每一块石料,将其拼接得严丝合缝,确保石桥能够承受住沉重的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在桥梁建成的那一刻,人们欢呼雀跃,为这一伟大的成就而自豪。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在另一个偏远的小镇,由于缺乏足够的水泥和石料,当地的百姓们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资源,搭建了简易的木桥和栈道,暂时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他们积极组织人力,翻山越岭去远处运输修路所需的材料,为后续修建水泥路奠定了基础。

在修路的队伍中,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有手艺精湛的工匠,也有初出茅庐的学徒。他们不分贵贱,不分男女,都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孩子们也加入了进来,他们为劳工们送水送饭,用稚嫩的声音为大家加油鼓劲。妇女们则在后方为修路的人们缝制衣物,准备干粮。整个大宋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每个人都在为修路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宽阔的水泥路在大宋的大地上犹如蜘蛛网一样铺开。从繁华的京城到偏远的乡村,从广袤的平原到险峻的山区,一条条平坦而坚实的道路连接着城市与乡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道路的畅通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商人们驾驶着汽车,载着满满的货物,在水泥路上飞驰。原本滞销的商品得以迅速流通,各地的特产能够远销他乡,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城市中的市场变得更加繁荣,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