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20章 五莲县街头镇迟家庄村的历史和传说(3 / 5)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蛮子经过这里,在这里徘徊观察了很久,来到一块瓜地里,看见大部分瓜都快熟透了,只有一个瓜还是青色的,他对看瓜老汉说道:“这个瓜我买下了,等瓜熟透以后我自然来取。”说完,放下十两银子就离开了。看瓜老汉好生奇怪,一亩瓜也卖不了十两银子呀,这是一个什么瓜啊!老汉仔细一看,原来是两根瓜秧并在一起结了这个瓜。不管怎样,受人之托,必须得给人家看好。可是一天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一直到了初冬,那个瓜仍没有熟。看瓜老汉想,一定是那人凭着自己有几个臭钱,耍弄自己,干脆回家,大不了那人来了还他那十两银子。想到这里,老汉摘下青瓜,顺手朝远处扔去,说也奇怪,那瓜偏偏飞向牌孤城的南天门,南天门的大光崖被瓜一打,吱吱呀呀的开了一条石缝,老汉好生纳闷,想看个究竟,这时大门正好大开,老汉一步跨了进去。只见里面是一个奇异的世界,建筑辉煌,人来人往,老汉看得眼花缭乱,流连忘返,一个推石磨的妇女对老汉说道:“还不快回去,迟了就出不去了。”妇女边说便从磨顶上抓了一把黄豆塞进老汉口袋里。这时,只听见石门正在吱吱呀呀地关闭,老汉一看急了,急忙往外跑,刚跨出石门门就闭上了。老汉吓出一身冷汗,回头再看石门,还是那片大光崖,老汉仿佛刚才做了一梦,他忽然想起妇女给他的黄豆,赶紧掏出来一看,全是黄澄澄的金豆子。

五莲一村有一通碑,礼部题奏皇上准立(敕旌儒童迟青藜妻高氏节孝碑)街头镇迟家庄河东村

在五莲农村,至今散见节孝古碑,大都是为表彰烈女而立,碑中蕴含着许多动人故事。其中在今街头镇雅岭沟村西路边,就立有一通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再了解其缘由,更感人肺腑!碑的正文为:

敕旌儒童迟青藜妻高氏节孝

左右两边分别刻有:

光绪十一年礼部具题,

光绪十二年四月嗣男连富立石

从碑文中看出,该碑是由朝廷主管礼仪、祭祀、文教等事务的礼部题奏请旨,光绪皇帝下旨,本家嗣子所立的,一般节孝碑不能与之可比。

为查清此碑缘起,相约同学好友数人一行,查阅了迟家庄及河东《迟氏族谱·迟君青藜传》,发现谱中有以下相关记载:

迟君青藜,字子然,世居照邑东迟家庄,聪慧而家苦贫。里中有学舍,颂读之声朗然,君藜窃听之不去。族中好义者贷以钱做束修,使之读书。塾师同邑廪生慧鹏南先生闻之却束金招之往,时年已十二矣!读书十行俱下,读竟默诵,以遗一字,其所读书若未经翻阅者。试以文,勃勃有生气。师警为夙慧,益爱之。十七岁应县试,拔前茅,试后从师归塾。某日夜,师就寝,梦君俱衣冠再拜曰:“弟子去矣”。醒而疑之,起坐达旦。既曙,诸子弟皆就位,师问青藜何为晏起?诸弟子皆以病对师太息者。再使人舁之。归家,越三日而卒。君聘高氏女未娶,君卒后女誓死不二,归君家苦节终身,海曲训导袁启成为之立传,余不复记。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论曰:余与迟氏为姻亲,知迟氏世世忠厚,其培植为不薄也!迟君读书有夙慧,指顾扶摇直上矣!享年不永惜哉,岂果玉楼诏赋耶,不然,何其酷也!

译其大意为:

迟青藜君,字子然,祖上世代居住在日照县(今五莲县)迟家庄河东村,自幼聪慧,但家庭贫困。乡村中有学校,传出朗朗读书声,青藜无钱入校读书,只能不住地窃听。看到他这样喜欢读书,迟姓家族中有公正好义,热心助学之人贷钱为他缴学费,使他能够入学就读。这个私塾学校的老师是本县秀才慧鹏南先生,听说这件事后,又为他退了学费,让他免费读书学习。

迟青藜君一目十行,整个读书过程居然似在默诵,书中内容全部熟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