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24章 五莲县街头镇大洼村的历史和传说四(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拙情有独钟呢?据说,除了刘若拙声名远扬,两人在赵匡胤发迹前就曾有过一面之缘。如今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刘若拙与赵匡胤曾在太华山(即华山)相遇,而且赵匡胤的身边还伴随着他的军师赵普。当年,刘若拙前往太华山拜访陈抟老祖,在途中与二人邂逅,听闻两人也是上太华山寻觅陈道长的,三人便结伴同行上山。临近山顶时,他们望见在古松下的大石头上,坐着一位老道士,正与一个年轻道士对弈,于是便上前围观。只见老道士一步棋走错,将一盘眼看要胜利的棋局输掉了。

赵匡胤一见,顿时急了:“这棋怎能如此走法!关键一步走错,竟将大好江山拱手相送!”老道士却不慌不忙地抬起头,看着赵匡胤,慢悠悠地说:“敢问这位壮士,莫非也精通棋艺?”“虽称不上高手,但赢你绰绰有余。”赵匡胤自信满满地回答。“既如此,壮士可敢与贫道对弈一局?”赵匡胤哪经得起老道士这般挑衅,一把推开年轻道士,便一屁股坐到了棋盘边:“大丈夫出入沙场,连死都不怕,难道还会怕一盘棋?”老道士也不急于下棋,捋着胡须说道:“既然壮士如此豪爽,不如添点彩头,如何?”赵匡胤一听要下赌注,顿时兴奋起来,忙问赌什么。老道士说:“就以这太华山为彩头吧,如果贫道输了,壮士在这山上的吃、住、游行,全由贫道负责;如果壮士输了,那就得写一张字据,证明太华山归我所有,与壮士再无关系,可否?”赵匡胤听了,心中暗自窃喜:“这老道士可真傻,太华山本就在你这里,就算我输了,也毫无损失。”于是,他爽快地答道:“行,就按你说的办。”然而,棋局一开,赵匡胤便感觉如陷泥沼,步步受限,没一会儿工夫,三局皆输。老道士仿佛早已成竹在胸,迅速掏出纸笔递了过来。愿赌服输,赵匡胤只得老老实实地在纸上写下:“太华山为道家所有,与我无关”,随后又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继续阅读

直至此时,三人仍蒙在鼓里,浑然不知眼前这位老道士,便是他们心心念念要拜会的陈抟道长。只因他擅长夜观天象,常常在夜里虔诚地参拜星斗,白天则呼呼大睡,故而有了“陈抟老祖是睡仙,一睡就是八百年”的美谈。他宛如未卜先知的仙人,早已算定,在不久的将来,赵匡胤将会登上皇位,又算到他当天会来太华山,于是特意设下此局。在整个宋朝统治时期,太华山及周边的居民无需向朝廷缴纳税粮,陈抟老祖可谓是造福了一方百姓。此后,太华山道士还在两人下棋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凉亭,美其名曰“留棋亭”。当然,下完棋后赵匡胤和赵普也未能寻到陈抟老祖的踪迹,等到他们下山后,老道长才如仙人下凡般现身与刘若拙相见。修建上清宫太平宫正如陈抟老祖的神机妙算,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此时他不仅回忆起了当年在华山的奇妙经历,同时也念及了同行的刘若拙,于是传召他进京。时隔三十多年,朝堂上的赵匡胤已是须发如霜,而他眼前的刘若拙却宛如仙人般童颜鹤发,这让他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感慨。

两人谈玄论道,赵匡胤如醍醐灌顶,收获颇丰,于是萌生了让刘若拙留在京城,助自己延年益寿的想法,还赐予了他“华盖真人”的封号。然而刘若拙对闹市毫无兴趣,赵匡胤见挽留无果,也就不再强求,而是下令出资在崂山兴建新的庙宇,交由刘若拙全权负责。离开京都回到崂山,刘若拙犹如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将太清宫原有的建筑修缮得焕然一新,又新建了上清宫和上苑宫(今太平宫)。经过这番精心打造,崂山道教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名声大噪,四方道众如潮水般纷纷涌来,其兴盛之势可谓空前绝后。宋代道教所辑的《洞天福地》一书中,将刘若拙的两处馆院分别列为第六、第七福地,宛如两颗耀眼的星辰,闪耀在道教的天空中。

上苑宫宛如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仰口湾畔的上苑山下,此处乃是刘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