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崔琴根本就没累着,村里大孩子看小孩子的多的是,大孙女换尿布可利索了。 姜老汉也帮忙,哄着孩子玩还挺乐呵的。 俩儿媳妇也是个有眼力见的,得了公婆的好处,必须要干活,这是交换。 尿布基本上是她俩轮着洗的。 崔琴生气的点是老四朝着老三的老路上走了,“你们俩说说,老四媳妇刚怀娃那会,老四回来说的那是啥意思,难道咱都听错了不成?” 王海霞记得呀,“娘,你没听错,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记错。老四就是说他丈母娘给他看孩子,所以不想给家里钱了。” 李海鸥添油加醋,“娘,咱还说那咱帮着看,把钱给咱还是一样。老四嫌弃咱钻钱眼里了,看孩子还要钱。还说娘给咱两家看了咋没说钱的事。” “娘,老四就是有别的想法了,您和爹可不能轻易松口啊。” “根本就不是看孩子的事,就是拿这个说事,就是不想给钱了。” “娘,你和爹就是太好说话了,家里的吃的手不能太松了。” 崔琴也想好了,是得攥紧手里的东西,想要多的就得掏钱。 · 姜河和宋明珠是腊月二十七回来的,他骑车子载着媳妇,顶着大北风,没舍得花钱坐公交车。 回去的时候让媳妇坐车,车子能拉不少东西。 俩人每次回来,都提前合计好要拿啥回去,还在纸上记着了,就怕忘了。 到了村口,两人走着往家去。 宋明珠都冻透了,为了美穿毛裤毛衣,不穿棉袄棉裤。 “你冷不?” 姜河是理解不了媳妇,来乡下可不是城里,走几步道就到办公室了。 “冷,冻死了。抱花花回去能行不?别给冻病了。” 把孩子放老家给公婆看,宋明珠很放心。 婆婆都看了四个孩子了,有经验,三岁再回城里上幼儿园。 “包严实点。” 姜河是想把小闺女带回去的,过年媳妇那边的亲戚都给压岁钱,还有东西和衣裳,带回去都见见。 这一路上除了不怕冷在外面疯玩的孩子们,不见什么人。 这是真年根了,队里也都忙完了,在家里忙活着做年货呢。 大娃他们跟四叔四婶打了招呼,没跟着回家。 叔婶拿回来的好吃的,小妹妹不能吃的都便宜了他们了。 姜河一手拎着一个包,宋明珠跟在后头,屋里大家伙都在呢。 刚大扫除打扫了卫生,一家人在炕上坐着说话呢。 崔琴带着儿媳妇和闺女在叠纸,给祖先们烧的,中午太阳好的时候把香和纸拿到外边晒晒。 姜石手里在剪窗花,红纸折几折,用铅笔画几笔,剪开就可漂亮了。 花花醒着在爷爷怀里笑呵呵的,眼睛提溜着看不过来啊。 姜河和宋明珠进来见到这场景,心里还是挺舒服的。 “你俩回来了,冷吧?” “快上炕,暖和暖和。” “明天回?还是今天回?” 姜河把包放在炕上,“可冷了,这都快过年了,还这么冷。” “媳妇,你快上炕,去娘那坐着,等暖和了再抱孩子。” 宋明珠哆嗦着坐在炕头上,拿手碰了碰崔琴的手,炸的崔琴一个哆嗦。 “哎呀,你这是从冰窟窿里出来的啊!” 梅子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出去洗了两个杯子过来,给俩人倒上热水。 “四哥,四嫂,你们喝点水。” 王海霞和李海鸥每次见到宋明珠就有问不完的话,她们可好奇了。 “明珠啊,你们过年放几天假啊?听说坐办公室的跟下车间的不一样?” 老四自从上了班,就没在家里过过一个年。 过年倒班工友也不乐意,姜河为人处事有一套,都尽量让工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