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80章 汉景帝刘启(1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一、出生与早年经历

汉景帝刘启,生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是窦氏,即后来的窦太后。刘启出生时,他的父亲刘恒还在代国为代王。在刘恒的几个儿子中,刘启排行居中。刘恒为代王时,与代王后生有四子,但在刘恒未即位之前,代王后便已去世。这四个儿子在刘恒即位后也相继病死。

刘启自幼便生活在宫廷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刘恒被拥立为皇帝,即汉文帝。由于刘恒诸子中刘启年龄最长,因此他被立为太子,母亲窦氏也被立为皇后。文帝为了培养刘启,先后任命张相如和石奋为太子太傅,负责教导他治国理政的知识。

刘启的早年经历并非一帆风顺。据《汉书》记载,刘启为太子时,曾与吴王刘濞的世子刘贤一起饮酒下棋。刘贤的师傅都是楚人,这使他养成了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很骄矜。在一次下棋时,两人因棋路相争,刘贤态度不恭敬,刘启便拿起棋盘打向刘贤,不料竟将他打死了。汉文帝得知后,派人将刘贤的遗体送回吴国安葬。这一事件为后来刘濞发动七国之乱埋下了祸根。刘濞怨恨刘启,认为他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从此对朝廷怀恨在心,暗中准备谋反。

二、登基为帝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前157年7月4日),汉文帝去世。同年六月丁未日(7月12日),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他尊祖母皇太后薄姬为太皇太后,尊母亲皇后窦氏为皇太后。

刘启即位后,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诸侯王势力膨胀,对中央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刘启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决定削夺各诸侯王的封地,即削藩。这一政策触动了诸侯王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此外,刘启还面临着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问题。他继承了汉文帝的黄老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继续实行轻徭薄赋、重农抑商等措施,以促进农业生产和经济复苏。同时,他也注重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现象,提高政府效率。

三、平定藩王叛乱

刘启即位后,首先提拔晁错担任内史,然后又升晁错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晁错经过分析,认为吴王刘濞的势力最为强大,必须首先削弱他的力量。于是,刘启决定先削夺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

刘濞得知消息后,不愿束手就擒。他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联合其他六位诸侯王,以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

面对七国之乱,刘启最初采取了错误的策略。他听信了袁盎的建议,杀掉了晁错,企图平息叛乱。然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停止。刘启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调派周亚夫等将领领兵平叛。

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经过三个月的激战,七国之乱被彻底平定。刘启趁机将各诸侯王国的权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诸侯国的官吏数量。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刘启展现出了果断和决心。他明白只有彻底消除诸侯王的威胁,才能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平定这场叛乱。

四、立子立后

七国之乱前夕,刘启之弟梁王刘武来朝。刘启酒后戏言:“千秋万岁后传于王。”梁王辞谢,但仗着窦太后支持,对皇位有觊觎之心。七国之乱平息后,刘启于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立皇长子刘荣为皇太子。

然而,刘启的皇后薄皇后并未生育子女。刘启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