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01号原型机缓缓进入了塔台的视野。
通过望远镜,指挥官发现飞机右侧机体已经扭曲变形,右发动机的尾部也有明显损伤。不过,进气道似乎没有明显的外部破坏,所以事故应该不是因为撞击引起的。
“高度120米,速度427公里/小时,塔台能见度良好,飞机状态稳定,但下降速度和进场速度略快。”
飞行员林光耀用尽全力拉住操纵杆,努力调整飞机的姿态,使其从轻微的俯冲中恢复过来。
在无法确保最后的下降速率和着陆速度时,他决定让较为坚固的后起落架先着地,即使这样做会增加失速的风险。
此时,林光耀的世界里只有跑道和他的飞机,其他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连耳机中传来的塔台指令声也逐渐听不见了。
尽管采取了冒险措施,但这一举动有效地降低了着陆速度,并使飞机能够在跑道上安全停下,最终停在了拦阻网前不远处。
面对如此严重的发动机损伤,如果不是因为撞上了鸟,那很可能就是发生了喘振。
喘振是一种发动机内部的问题,它发生在压气机的叶片后面,当气流不能顺畅通过时,会在叶片后面形成分离,进而影响整个系统,就像发动机突然“咳嗽”一样。
这种“咳嗽”非常危险,因为它可以迅速扩散,损坏整个发动机。
就在飞机距离地面仅几米,即将触地的一刹那,林光耀果断地拉开了减速伞。
“吱——”轮胎触地的一刻,白烟四起
“嘶——”人群中再次发出感叹。
01号原型机成功着陆后,立即被拖进了维修库进行检查。
“我没事,我自己能走……”林光耀摘下头盔尝试站起身来,但还是被人扶到了担架上。从他的语气和之前试图起身的动作判断,他应该没有受到严重伤害。
这样的打击都没能动摇他的决心,说明他已经坚定了自己的心。人群中的吸气声此起彼伏,显示着大家的紧张情绪。
塔台内原本压抑的气氛,在这一刻变得轻松起来,响起了阵阵掌声。
紧急救援队伍迅速行动起来,消防车对准右侧发动机喷水降温,医疗团队打开座舱盖,小心翼翼地将飞行员林光耀救出。
阎伟忠轻轻点头,脸上写满了担忧。
事故并非由外部因素如鸟类撞击引起,而是内部故障。尽管目前看来进气道并未直接受损,但按照规定,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都不能忽视。
当天夜晚,包括阎伟忠和杨知书在内的二十多人乘专机抵达阎良机场,准备连夜审查试飞数据。
尤其是阎伟忠,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他紧闭双眼,显得十分担忧。
“现在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了。”晚餐后,动力联合攻关小组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数据分析工作中。
1996年时,林刚已经是军队里最高级别的士兵,军衔为四级军士长。
为了找出喘振的源头,阎伟忠从试飞院获取了01号原型机在事故前后所有的飞行数据。这对他和606研究所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试飞中心的负责人李正奇带着地勤人员赶到了现场。他介绍道:“这是林刚军士长,我们这里最有经验的老兵,负责这次事故的情况汇报。”
林刚向众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接着转向01号原型机,开始详细汇报情况。
林刚的报告结束后,现场一片寂静,大家都明白问题的严重性。
李正奇补充说:“故障发生时,飞机速度很快,大约在1.1马赫左右,飞行高度介于2000米到6000米之间。
飞行员试图通过调整油门来减速,但飞机却产生了向前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