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三层石碉,紧靠围墙;上层和中层墙面设有里宽外窄的炮眼,从哪方看都像是盯着你的。中层各有一风雨桥连接厢房二楼。南北两面是花园,花园中间有一大鱼池,池内有假山。园内杂花野草丛生。大树小树,枯茂相间。老师带着这个11至19岁、28个学生的高小班连接打整了三天。杀猪桌、小饭桌、大方桌,独凳、板凳、长条凳等五花八门的课桌、坐凳在家长们的帮助下,也凑齐了。
开学后,操场上列队,哪个班都是高高矮矮的,年龄差都达七、八岁。
艾书家门口的河没有桥,从上桥或下桥过桥转路,路程和时间都要翻倍。只有直接过河是捷径。河宽缓流处,原安了一些石墩叫石步子,成人是可以踩过的。上学第一天,艾书和另一低年级小同学,腿不够长,踩空掉在河里。第二天艾书父亲一趔一趔的去修补石墩,一些家长也去帮忙,把石步子安好 ,并把上学校的坡路修好。
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读书,艾书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教师认真的教,学生们努力地学。半个学期后,一天下午,乡的赵书记和几位领导到学校检查工作,校长在操场集合全校师生听宋书记讲话。
书记说,毛主席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看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要大跃进,工业大跃进,农业大跃进。县委提出:1958年,全县实现生产粮食20亿斤,钢铁40万吨,也就是每人两吨粮,一吨铁,一头猪。口号是“乘火车、坐卫星,大战七月,苦战八月,九月全面大评比,十月去省进北京”。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