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斤,一天下来背400斤,比标准工多出10斤。晚上记工又是12分。
插秧,“打秧头”活路不重,但许多人去做都丢的不匀,插秧者近处多余,而远处不足。艾书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发现了丢不匀的是一个视觉问题。他报名:“我来学丢一下看看。”一试即得到好评。晚上记分给8分、他不答应。都是一个人干的活,为什么别人记12分,我才8分?我不是一个人?老幺叔、老四叔大五哥说话了:“得12分的干不好。干的好的才8分。哪来的道理?”队长只好表态:“好,给12分。”
只要是插秧,艾书天天打秧头,天天12分!
生产队决定在水落洞开办煤厂。在开洞未出煤前,每个男劳力每天任务是拖12船荒渣出洞,记12分。艾书既拿劳动力公分,任务是一样的。煤洞过道中间有一段,上棚下底都是石板,光滑坚硬,无法扩高。高度只有约50公分。这种煤船子由木方作框架,竹条编长条框,船底两侧各用 一根铁条钉上,减少滑行摩擦。船装200来斤渣煤。这一段石棚石底约3米长。煤工口里叼着油灯,拉绳套在肩上,臂绳和腹绳在臀后交结、系在船头上。人拉着船,鼓气一口,挪动前进一步。矮壮男子倒也不是问题。而瘦高的艾书,进洞时,推空船子进去还可以,当装满矿渣出来时,膝盖顶棚,不能弯曲,也就不能使劲,双脚趾头扣紧石底也出不来力,板了半天,出不来,外边候人感到是不是出了事,进洞去发觉艾书无力拖物出洞,帮忙才把这一船弄出来。大三哥说:“我来替你完成。”艾书答应:“除了拖渣工分给你外,我每天割一背草给你喂牛。”这样才把难题解了。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