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脚地处乌蒙山区白刀梁子山麓,时有30多户人家,原建初级社时,是一个初级社,下有三个生产队。初级社合并成立高级社后,变成了一个生产大队。后来建立人民公社,高级社变为大队,大山脚变成一个生产队,辖3个作业组。再后来3个作业组又变成了3个生产队。从南到北,看似不远,但走起路来、过湾越岭、涉水,不下10里。地形由白刀岭半山生出九个支山,南北两头的支山较大,分别由两头向西包抄在狗爬岩对峙。九座支山形成八条溪沟,在两座陡峭的狗爬岩下——烂沟交汇向西流出。当地人说:“一圈关九牛,九牛九个头,圈口无圈门,牛跑不回头。”解放前出了一个最大的官——保司爷(文书),解放十多年了,连个初小毕业生都没出过。
艾超带着艾书到大山脚落实办学教书一事。老队长家在北端,龙河到莺咀赶集的路边。
第一天去,老队长不在家,只向队长家属说了来意。队长的家属在家族还是艾书的姑奶。老队长听说是来一个娃娃想来教书。之后或艾超同去或艾书一人独去,一连五天,队长还是不见面。碍于情面,老队长、会计约上几个人商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1954年初办学起,我们请过13位老师了,就说六一年到现在,三年不到经过6个老师。年龄有20多岁的,有60多岁的,教龄最短的8年,长的是一辈子教书的,教老章(国学),教新章(现代汉学)的都有。在这里教得长的一个学期,短的一个月。去年公社介绍来的官老师,是个女老师读过师范的,教得好,但教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又不来了。都怪我们的地势啊!都怪我们没有一个会教书的人啊!最后决定:既然想来得很,就来把!试教一个星期,可以教就签一个合同。不能教呢,连课本钱他都要赔起来。但要过一段时间再说。
艾书感到无望,还是挣工分要紧。 话说艾书空跑了几趟,感觉教书的希望渺茫,还是安心务农,挣点工分才是道理。正是插秧时节,艾书在田里打秧头。
超哥从公社回来,通知艾书:大山脚叫你今天就去他们那里一趟。我也同你去。
老队长家已坐起四、五个人。都是几个小队的“宰口”。老队长:“艾书,把你喊来商量一下办学的事。我们讨论了一些事情,大家当面说与你听,你办得到就要立个合同,办不到就算,你也别枉跑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艾书一一记下。艾书只是质疑两点:“一是关于放学,由于没有钟表,生产队目前买不起,我也买不起。到买起时,下午应定六点钟放学。要求太阳落坡才放学,没有太阳的那天呢?晚点放可以,但原来流传的那首歌谣:‘白刀梁子大山脚,太阳落坡才放学,学生饿得轻叫喊,老师饿得脚搅脚。’不能再唱;二是要求要教六年才能走,如果国家要用人呢?”超哥:“国家要用人,属例外,哪个都不能挡,也挡不住。”在场也纷纷表示,国家用人,服从。那首打油诗,大家都要制止唱。
艾书根据大家发言和要求,现场起草了合同。
办学合同
学校举办方(甲方)与任教方(乙方)为恢复和办好大山脚小学,特拟合同如下:
一、甲方给乙方的报酬:每年120元,为便于三个小队集体分担,折合工分6000分。甲方供应的粮、油、烟、茶等物资照价抵扣。办公费乙方自理。
二、甲方每年给乙方粮食360斤,大米占一半,包谷和杂粮占一半。杂粮按规定,洋芋红苕四折一,谷类二折一。
三、生活,今年8月30号前,因未分粮,乙方生活由家长轮流,按一个学生供一天。有啥供啥,乙方不能嫌好怠恶。九月一号以后,乙方自理。
四、学生增减,增加由甲方决定,乙方带来读的。按报酬标准照摊。如有减少,乙方要尽力做工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