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讲办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吗?生源我们组织;校舍,我们改造和维修不要区里拨款,我们自己动手干;只是教师到时需要区里增派,就是现在的4个教师,我们也有办法。”艾书竹筒倒豆子,一口气谈了办法,表了决心。
宗书记转问:“闵校长,你的看法呢?”
闵校长说:“我倾向支持。这个偏僻边远的公she能办起初中,是破天荒办了一件大事。难度倒是很大。”
“好吧,我看在你们的这个决心上。第一,这个初中班学生保证达到30人以上;第二,自己解决校舍。达到这两条,我和闵校长来核对开班。”宗书记表态。
艾书听到领导表态,高兴极了:“感谢领导支持,看我们的行动,接受领导检验!”
艾书路过大姐家,请大姐带点零花钱回家给父母。
“白露”过后,已无什么大暴雨,但这年,天气不正常,暴热,汗流浃背,似有大雨,艾书防下水河大雨成灾,选择走白岩翻越古道山到峰沟。一路上他一直思考办初中班要破解的三大难题、特别是生源和校舍两大棘手难题。反复思考,权衡利弊,得到一个大胆的方案,如果这个方案得到公she通过并大力支持,这个初中班就指日可待了。艾书对古道山这条路已走过了几次。这次走了半天,太阳落坡,感觉路途周围有些陌生。他一惊:是不是走错路了?以前向着日落方向走就是对的,怎么今天不对了?是不是像人们说的踩着迷魂草了?凭着年轻人不怕鬼神的勇气还是往前走。走着走着,遇见了一位略比自己年长的青年,艾书似曾相识。年轻人认得艾书。走近,那年轻人突然喊:“艾老师,要到哪里去?”“我要回峰沟学校。”艾书回答。那青年说:“那你走错路了,你现在走的是往青山区小峰沟的路”艾书如梦如醒:“哦!”那青年接着说:“你记不到我了?你给我理过发。你给我理发的那天,还有过干部在那里哩。”艾书想起来了:“差不多没有给人家理呢。”“我家是龙口的,转回头跟我走。”青年人说。
一路上,年轻人说:“这几十里方圆的古道山,不熟悉路不要乱走,现在是荒山杂林还好些,1958年以前出过不少的事。”他带艾书到家要留宿,艾书心里有事,坚持要走。留吃饭,艾书也觉没有时间,看见锅里煮有洋芋便拣了几个,边走边吃。年轻人急忙向邻居家借了支电筒,送艾书到峰沟学校时,已是晚上10点过钟。艾书担心,对于打算口头表达不清,连夜写成了文字。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