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书在黑板上写了:汉字异义异读举例。
“同学们,中文汉字有它们的优越性,如诗、词、歌、赋是其他文字如英、法、俄等等语种不可比的,可是缺点也很多,其中之一是汉字本身不表示音标,读音容易分歧。
“还有容易读错。读错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误照偏旁类推读;二是字形跟别的形似字混淆;三是异义异读。”
“今天着重讲一下异义异读。”
艾书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万 俟 (禼 )。同学们,谁能读这几个字?举手回答。
宁发举手:”这几个字太简单了,万(wan)侯(hou)窝(wo)。”他马上又反悔,拍了拍脑袋说:“不对,不对,‘万’字是对的,后两字一过细,就觉得不那个了。”逗得同学们嘿嘿地笑了起来。“还是请老师指明,”艾忠说。
艾书笑着解释:“都读错了!人们说:”中国人生的尖,读字读半边,所以爱读错。这三个字,后两个字,读错都因为偏旁类推和形似字混淆;而前一个字‘万’字则是异义异读了。
“这是宋朝的一个大臣的名字,是《说岳传》里参与秦桧害死民族英雄岳飞的大奸臣,叫‘万俟禼’怎么读呢?万(mo)俟(qi)禼(xie)。万俟是复姓,平时万还是读万(man)、俟(si)。
同学们议论:“哇,还说好认,其实这么难认呀!”
“还有,”艾书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丁”字。同学们都念:’这是姓丁(ding)的丁。“还有其他读法,”艾书接着讲:“又读‘争’(zheng),如伐木丁丁;又古通‘颠’读(dian),‘丁倒’的‘丁’,颠倒的颠。
同学们对姓丁同学开起玩笑来:”以后我们叫你‘颠昌华’,又对着另一个同学说,我们叫你‘争龙末’。课堂气氛热烈。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