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企业的眼睛,这眼睛怎么了?这个厂能好吗?
一天,艾书正在下交通车,郑伟书记的轿车正到,他下车要艾书一同进厂。他说:“艾书同志,在化肥厂定级别副区级,等你的处分满一年,再任你为厂长,拿出你那抓铁厂、磺厂的精神来把这个厂抓好。”
艾书说:“书记,我从学校到行政,是大家簇拥着爬坡上去的,下着坡走出来,从莺咀到树前是坐车去的,爬着出来;到化肥厂,恐怕是爬起进去,以后抬着出来噢。”
郑伟:“你不要看得那么严重嘛,这里又不是洪水猛兽。”略为停顿,又说:“你说,这个厂无药可救了?”
艾书:“不,不,这个厂前途是光明的,但现在关键的是人,不生产也亏,生产起更亏,就说一个矿石,化验也好坏颠倒。化验是企业的眼珠啊。”
郑伟:“如果县委硬要你抓呢?”
艾书:“那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追加投资50万,我要对个别设备进行技改和对骨干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综合素质合格的肯定留用;不合格辞退的,县里另行安排工作,不得让其失业;第二,我的供给关系摆在县经委或县乡镇企业局,企业稳定盈利半年后,我脱手。
郑伟:“非要再投资50万,撞足1000万啊?你提的条件,县委研究哈再说。”
县委常委会上,临川地委副书记兼县委书记郑伟说:“按艾书这个意见,要价是有点高,但花50万救活950万是值得的。”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