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想着这是白晓宁的特长啊,她肯定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随后就示意白晓宁说起国内这些年的变化,特别是京城的城建那是一天一个样。就在白晓宁说着的时候,老人还示意介不介意边吃边聊,得到白晓宁不介意的回答,老人边吃边认真的听着。
随后老人就问了一些白晓宁京城的老街道的情况,当白晓宁说道他问的街道保持原样,不会大动迁,董不凡明显看到他像是松了一口气。
也许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就到了一句谦,说起自己的事情。老人家叫林行墨是这个城市华人商会的会长,原来老人小的时候老家就在故宫旁边,1937年的时候他5岁左右,在鬼子打进城之前,家里就变卖家产,直接南下跑去港岛了。那时已经记事了,从家里就能看到宫里的l飞檐,后来知道老家的具体情况还是从父母那里知道的,后来在1941年看港岛情况紧张,一家老小又跑到美丽国,这下算是彻底安全了,后来自己美丽国读了大学,几个兄弟在父母相继离世后就分了家,他也在上世纪50年代来到这里做生意的。
董不凡也是为他的经历感到惊讶,从他叙述中就知道他们家是个大家族,想来当时家庭环境还是不错的,不过赶上了战争,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从他们家这些经历也折射出国家在当年的耻辱。
就在几人聊的热络时,就有工作人员找到白晓宁,通知董不凡去说明一下表演什么节目,顺便到台上走场。董不凡也是痛快的答应了,心里也想好了自己演唱的歌曲。
这还是从老先生一家的经历让他想起前世听到的一首大气铿锵且蕴含强烈民族荣耀感的歌,这首歌表达了对民族豪情的赞叹,流露着浓厚的民族气息,句句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富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耕与强大的生命力,还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铿锵有力的歌声更是唱出了中华骨气和民族自豪感。特别适合这个场所,况且这首歌还是《紫禁城》纪录片的主题曲之一,也契合这次交流的博物馆。
重生从中考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