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见证了过去的苦难与辉煌,也将继续见证未来的发展与进步。”
随后,杨辰微微挺直身子,目光在中山桥的钢架和奔流的黄河水之间来回扫视,开始向大家介绍起了中山桥的历史,以及那些弹坑的由来。
“中山桥,原名兰州黄河铁桥,它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当时,在甘肃洋务总局彭英甲等人的建议和运作下,由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这座横跨黄河的宏伟桥梁。这座桥的建成,极大地便利了黄河两岸的交通,成为兰州的重要地标。”杨辰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带着大家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在抗日战争时期,兰州成为中国西北的重要战略枢纽。中山桥作为苏联援华军用物资运往抗战前线的必经之路,其军事和经济地位变得至关重要。日军为了切断这条重要的运输线,多次对兰州进行轰炸,中山桥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重点破坏对象。据史料记载,从 1937 年至 1943 年,日军飞机对兰州领空的入侵高达 1100 余架次。那时候,炸弹如雨点般落在中山桥附近,虽然桥身并未被直接命中,但周围却被炸得千疮百孔,这些钢架上的弹坑,很多就是那个时期留下来的。”杨辰指着那些弹坑,表情严肃。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1949 年 8 月,彭德怀元帅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进行兰州战役。在解放兰州的过程中,解放军追击溃逃的国民党马步芳守军,在中山桥与敌人发生了激烈交火。枪林弹雨中,桥体上面留下了累累弹痕。兰州战役是解放大西北的最后一次战役决战,解放军夺得黄河铁桥,标志着兰州的解放。这些弹坑,也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见证。”
“中山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梁,它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这些弹坑,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杨辰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大家静静地聆听着,心中对中山桥的敬意愈发深厚。
这时,有不少游客也围了上来,他们听着杨辰的讲解。人群中不时发出轻声的赞叹和感慨。有的人微微颔首,仿佛在脑海中勾勒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有的人目光专注地盯着中山桥的钢架,似乎想要从那些弹坑中读出更多的故事;还有的人拿出手机,记录下杨辰讲述的精彩瞬间,准备分享给更多的人。
继续阅读
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人们的发丝和衣角,却吹不散大家对历史的敬畏之情。阳光洒在桥面上,为古老的中山桥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游客们沉浸在杨辰的讲解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先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奋勇拼搏的身影。
一时间,中山桥上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大家静静地聆听着,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座古老的桥梁,如同一位沉默的智者,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也见证着人类的奋斗与进步。
“小伙子,讲得太好了!”一个大爷说道。大爷的脸上满是赞赏之色,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向前迈了一步,靠近杨辰,仿佛想要更加真切地感受杨辰所讲述的历史。“我来这中山桥好多次了,还从来没听过这么详细的讲解。今天可真是长见识了。”大爷感慨地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这些历史啊,咱们可不能忘。这桥不仅是个建筑,更是咱们的精神寄托。”周围的游客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目光中流露出对杨辰的钦佩和对中山桥历史的敬重。
接着,又有不少游客提出问题,杨辰也一一解答。
一位年轻的游客好奇地问道:“那中山桥在建成后经历了哪些重大的修缮呢?”杨辰微笑着回答:“中山桥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修缮。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和维护,确保了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