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辰看着玄真,言辞恳切,“道长可否教我修行入门之法?”
玄真神色平静,目光中却透着几分期许,缓缓说道:“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罢,我就教你修行入门之法。但往后这漫漫修行路,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得靠你自己咬牙坚持。”
杨辰忙不迭点头,眼中满是急切与渴望:“杨辰明白,求道长传授,我定当全力以赴。”
玄真抬手轻抚胡须,娓娓道来:“入门首要,便是吐纳之法。你寻一清静之地,清晨旭日初升,或是夜晚万籁俱寂之时,放松周身,摒弃杂念,以鼻缓缓吸气,想象那天地间的灵气,如潺潺溪流,顺着鼻腔,经咽喉,缓缓沉入丹田;再以口徐徐呼气,将体内浊气尽数排出,好似吹散心头阴霾。一呼一吸间,务必做到均匀、缓慢、深沉,如此反复,便能初步引灵气入体,滋养自身。”
杨辰听得入神,赶忙追问:“那吸气与呼气,可有具体的时长要求?”
“初始不必拘泥,以自身舒适为度。待你熟练之后,可尝试吸气时长为呼气的三分之二,如此能更好地调和气息,吸纳灵气。”玄真耐心解答。
“多谢道长指点。”杨辰恭敬作揖,接着又问,“除了吐纳,还有其他关键之处吗?”
“自然。”玄真微微颔首,“意念的把控至关重要。吐纳之时,你需将意念集中于丹田,想象那灵气在丹田汇聚、流转,如一轮暖阳,散发融融暖意,温润四肢百骸。倘若杂念纷至沓来,莫要慌张,只需轻柔地将意念拉回,重新专注于丹田与气息。”
“那要是实在难以集中意念,该如何是好?”杨辰面露担忧之色。
“万事开头难,这实属正常。你可先从短时间的冥想练起,每日增加些许时长,循序渐进。待你能在冥想时,心无旁骛,再融入吐纳与意念引导,便可事半功倍。”玄真目光温和,满是鼓励。
“杨辰记下了。”杨辰重重点头,神色坚定。
“修行之路,非一朝一夕之功,途中或许会有瓶颈,会有挫败,切莫灰心丧气。每一次的突破,都源自长久的积累与不懈的坚持。”玄真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道长放心,杨辰定不会辜负您的教诲,哪怕前路荆棘密布,也绝不退缩。”杨辰目光炯炯,望向远方山峦,似已做好奔赴修行之路的准备。
在老君庙后的一处静谧山坳寻得修炼之地。杨辰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双眼,双腿盘坐于地,开始了首次正式的吐纳修行。
按照玄真所授,杨辰先用鼻子轻轻吸气,感受着清新且带着山间草木芬芳的空气缓缓进入鼻腔,沿着呼吸道,如丝般轻柔地滑入腹中。与此同时,他在心中默默念起那玄妙的心法口诀:“气聚丹田,意守黄庭,天地同流,万物归真。”随着吸气的深入,他努力将意念集中于丹田之处,想象着一团柔和的光芒在那里缓缓亮起。
然而,初时并不顺利。杂念如脱缰之马,时不时闯入他的脑海。一会儿是家中亲人的面容,一会儿又想起与林悦的甜蜜过往。杨辰心中一紧,赶忙稳住心神,将杂念轻轻驱散,重新专注于呼吸与丹田。他告诉自己,必须摒弃一切外界干扰,全身心沉浸在这修行之中。
缓缓呼气时,杨辰想象着体内的浊气化为一缕缕黑烟,从口中缓缓吐出,消散在这山间的空气中。每一次呼气,都像是将身体的疲惫与尘世的纷扰一并排出体外。
在反复的吐纳过程中,杨辰渐渐找到了感觉。他能清晰地察觉到,随着吸气,丝丝缕缕的灵气似乎真的在向他汇聚,沿着经脉缓缓流入丹田,与那团意念之光相融。丹田处的温热感也愈发明显,从最初的一丝暖意,逐渐扩散开来,如同一股涓涓细流,润泽着全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辰愈发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