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光对她最深刻的记忆,就是1982年,就香港回归事宜,访问我国时,结束会谈后,在人民大会堂外摔倒的那一幕。
再没有别的了。
在撒切尔夫人入驻唐宁街10号时,国内开始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
六十年前的这一天,北平的爱国青年们,联合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多重方式,反对北洋政府签署巴黎和会上的卖国协议《二十一条》。
五四运动六十年后,青年学生们纪念这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学校里组织了纪念活动,《青年文摘》也不落人后,发起以纪念五四运动为题的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将刊登在《青年文摘》全国部分,与数十所大学数十个城市的学生们见面。
这是很大的殊荣,应者如云,征文源源不断送到清北在内的八所大学。
这个建议是赵子瑜提出来的,沈一舟深表支持,并说服其他人,由此正是创办,并且做出决定,以后七一建党、八一建军、十一国庆等重要节日,都要举行征文。
因为征文活动,赵子瑜分外忙,沈一舟也不闲。
林晓光算是唯一比较闲的人,他很庆幸,趁早脱了《青年文摘》的坑,要不然他还不得被这些繁琐的事忙晕脑子。
周六中午,生产基地,他想着买什么礼物,去安洋家做客。
正在思考时,突然有外人上门。
来的不是别人,是供电局的,一个电工,月初把村里的用电情况统计了下,抄了下电表,发现有户人家很可疑,用了大量电,超出家庭农用电的范畴,直觉不对,便找上门。
“同志,您好,请问您什么单位的?”发现有外人,郭红兵立刻堵住门。
“供电局的,你们这用电超量,怎么回事?”董师傅皱着眉头。
中关村高科技企业创办之前,这里是中官村,京郊荒野,很普通的农村,村里人是菜农身份,既种菜又种粮,他们租的这个院子,这家人老的去世了,年轻的去当兵了,没人住。
好歹看他们是清华的,当兵的年轻人他叔叔,就租给林晓光他们。
农村的那种大门,竹竿做的,隔着缝隙都能看到里面。
董师傅一眼就看到敞篷下的印刷机,家伙不小,蒙着帆布都能看到轮廓,于是便问“那什么东西啊?是不是这个机器在用电?把门打开。”
郭红兵看向林晓光,他家里市委宣传部的,随便一个电话,供电局都不会来找麻烦。
林晓光摇摇头“让他进来吧。”
郭红兵无奈,这才把门打开,几个年轻人顿时起身看过来。
董师傅一见这阵势,就有些慌,他最近可是听说了,有半大小子打群架,打的可厉害了,他可不想挨一顿打。
不过,这些个小子,也不至于殴打国家工作人员,他壮起胆子,走向机器,一边问“啥东西啊?遮的这么严严实实。”
他有些警惕,最近可有不少人作奸犯科。
林晓光站起身,笑道“也没什么,就印刷机,《青年文摘》知道吧?我们印这个。”
他递过去一本《青年文摘》四月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