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
于是,普特苏玛干脆称帝,在一片万岁声中,他陶醉了。
沙罗自此一分为二。
奥莉帕拉带着王公贵族及大臣们仓皇西窜,在普特苏玛的追兵下,都不敢停下做片刻休息,生怕一回头就看见了追兵的身影。
在逃亡途中,奥莉帕拉得知了普特苏玛与成水华的联盟,普特苏玛的作乱,有很大部分原因是来自成水华的撺掇。
奥莉帕拉恼怒的遣使至大汉,希望王秦可以借兵相助,帮她镇压普特苏玛的叛乱。
只要普特苏玛被镇压,沙罗原永为大汉的附属。
奥莉帕拉甚至愿意去除帝号,只求保留一个王位即可。
沙罗的内乱,对原本稳定的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百姓和地方官员,甚至都不知道他们该臣服于谁。
与大汉的贸易通道被普特苏玛派兵控制,双方的经济往来就此切断。
同时,沙罗和魏国的贸易展开。
只是魏国如今民生凋敝,商人们人人自危,哪有心思做生意,他们更多的心思是如何绕开魏军的封锁,举家迁往大汉。
贸易展开的第一天,沙罗商人倒是来了一大堆,他们寄希望于这场贸易,然而魏国的商人来的却是寥寥无几。
这还是在成水华的强迫之下才勉强参加的,所带来的商品物资也是少之又少,拿出来后没一会功夫就被一扫而空。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成功将普特苏玛绑到了自己的绳子上之后,成水华就不愿花更多精力来应付他,因为眼下的他自身难保。
王秦迁都的事情才踏出了第一步,便迫不及待的穿过秦关,进入魏国犒军。
这名为犒军,实则是激励三军士气,意图发起灭魏的总攻。
看来王秦对于一统天下,已经迫不及待了。
现集结在魏国境内的大汉军队,已经有三十五万,皆是精锐之师。
后勤的民夫亦有二十万之多,此外粮草物资途径之地的地方官府也都发动民众全力相助。
成水华将魏国的所有兵力全都投掷于西京和西京郊外,足足有六十万之多,但其中真正能发挥战斗力的只有四十万。
剩下的二十万都是新兵,年龄尚小,因为成水华放低征兵的年限,所以才有幸参与这场近年来最惨烈的大战。
在于汉军对峙的过程中,成水华一面与汉军周旋,一面在西京外修筑大量的防御工事,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成水华恨不得在西京外修一条长城来抵御汉军。
成水华丧失了和汉军决一死战的斗志,他只是希望能守住西京及西京以西的地盘。
看着昔日繁华的西京街头,如今变得萧条冷清,成水华心中很不是滋味。
因为战争的乌云,西京百姓恐慌不安,他们都盼望这场战争能早日结束,他们好恢复正常的生活。
对于汉军,他们的心中说不出是期盼还是抵触。
得知普特苏玛称帝,成水华若有所思。
假如他失败了而死,是否会有遗憾?
或许不是假如。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过一把皇帝瘾。
虽然现在的皇帝称号没啥含金量,可至少是一种象征。
在纠结了许久后,成水华命人逼迫曹炎,颁下禅让的圣旨,他则毫不谦让的接受了。
到了这个时候,没必要整什么三次谦让的客套。
相比普特苏玛简陋的登基仪式,成水华的称帝大典要隆重的多。
全城的百姓全都被强迫出来见证这辉煌的一刻。
曾经强大一时的魏国,在曹炎走下帝位的那一刻,宣布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