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讲的是包容、迁就、宽容、谅解……”曾参解释道。
“你直接说‘忠恕’得了!”乐歌应道。
“是!乐伯伯!”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经应道。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什么意思?文绉绉地!”乐歌不满地问道。
“嘿嘿嘿!”曾参偷笑了一下,解读道“先生说管仲这个人,齐桓公的宰相。他的器量真是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先生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也在大门口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这?这是指责管仲了?”乐歌问道。
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年死。
“是!管仲不节俭、不知礼!”曾参应道。
“为什么要批评他?而不批评宰我呢?嘿嘿!你先生这不明摆着?说外人、护自己的学生。”乐歌不动声色地说道。
曾参应道“事有大小!乐伯伯!”
“什么意思?”
“宰我只是说了过激的话而已,而管仲!却是犯了大错误!两者差距很大!乐伯伯!”曾参解释道。
“好好好!跳过!跳过!”乐歌挥舞了一下手臂。
曾参继续往下面读文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与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先生说奏乐的道理是这样的开始演奏,然后,各种乐器合奏,把声音协调起来;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什么?”乐歌又问道。“好像又上下文不接连了?”
“呵呵!”曾参笑了一下,还是解释道“乐伯伯!表面是解读音乐,讲的是演奏音乐的事。其实际上!也是先生平时讲音乐的内容。但是!先生却是拿这个来作为比喻的!”
“哦?”乐歌神色一变,问道“比喻?”
曾参又笑了一下,说道“比喻!”
他知道!乐歌乐伯伯是装比!或者说!是为了活跃气氛,不让气氛太凝固、尴尬、无聊、无趣。所以!才故意这样地!
“说!”乐歌催促道。
“先生说的是整体!”
“整体?”
“整体协调、和谐的意思!”
“哦?”
“也就是!我们看待事物,一定要从整体出发,而不是断章取义!治理国家也一样,要从整体出发,而不是片面强调。表面上说的是乐理,其实说的是事理!”
“哦?”乐歌装比地点点头,说道“有道理!跳过!往下读!”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翻译道“仪的地方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不去接见的。先生的学生引他去见了先生。出来后,他对先生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前途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