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去陈府骂。骂他们怎么养的蠢货,怎么难听怎么骂。并且告诉他,一直骂到王府里人去叫他,再收工。”
张伯去府衙的路上,心里连连感叹赵瑗的安排,不愧是皇帝看中的人,不但政务、军务处理的好,想整人的时候,也能把人整的七窍出血。
直接把人拉出去砍了,不解气啊!
你陈家不是世代为官,养尊处优,最在乎体面吗?状元郎不是威风凛凛爱显摆吗?御史不是口才好,动不动就对人口诛笔伐吗?让一个江湖混子,泼皮无赖站门口骂你们全家个狗血喷头,颜面扫地。
知道是大皇子授意又如何?谁敢明着说出来。
等宋小宝骂不动了,普安王府再出面,责怪他几句,把人带回去。让看热闹的知道,这是一个热血少年的个人行为,与普安王府无关。
陈家是哑巴吃黄链,有苦说不出。
如果不是急着去府衙,他肯定要改了装,站在陈府门口听听。
宋小宝这个小兔崽,一听说让去骂人,立马变得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立刻就要去。刚回府时,瘫趴在地上不死不活的样子荡然无存。
希望宋小宝能多撑一段时间,他从府衙回来的时候,赶上听几句。他安排了人在附近看着,宋小宝骂的快没力气的时候,回府禀报秋葵把他拉回去。
张伯坐的马车停在府衙门口的前一刻,王知府的随从领着于允文出了府衙。他们是准备去找刘法眼,让刘法眼带于允文去见赵瑗。
随从是不太相信于允文能救陈正献的。
死人当活人医么,万一医活呢?
随从跟着王知府见多了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的事。
但他表示要禀告王知府,由王知府来决定。
于允文说兵贵神速,这事越快越好,有时候晚一刻钟,事情就变了样。到时候想救也救不回来了。我也不能确定真就能救得了陈公子,目前只有五六成的把握。我愿用五成的希望,拿自己的性命去搏一个前程,你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这个事王大人不知情,真要失败了,也跟他扯不上关系。
真要是失败了,这个说客也要受连累,说不定大皇子在气头上,把他一起治罪。随从这么一想,于允文说的话有道理,就应了。
因为打探消息,随从已经给刘法眼送过三千两银子了。他估计这趟活至少要用五千两银子。没经过大人同意,钱是不能先给的。随从一路上都是在琢磨着,如何委婉的跟刘法眼解释有情后补的事。
三月二十三日是个晴天,蓝天白云,春风和煦。这日的午饭,很多人都没有心思吃。
随从让于允文在马车里等,他独自进了刘府。
他跟刘法眼说话的时候,一直留意着他的表情,若是表现出不悦推辞之意,立马把银子加到二万两。这是最高的数目了。为了一件不知能否有收获的事,付出太多不划算。
出乎他的意料的顺利,刘法眼说“你把人给带过来吧。”
随从刚说了不胜感激云云的话,刘法眼又说“加一个条件,事成了,五万两银子。不成就算了,你们也花出去了不少钱,我不能趁火打劫。你的话就代表了王大人,我相信你们也不会食言。”
随从在心里暗骂,这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难道是雪中送炭?五万两银子啊!一个侍郎一年也就两万的傣禄。不过人要是活着,五万两也值。
刘法眼这边说通了,随从仍是有点不放心于允文,回到马车里,又给他交待了几句。大概意思是,别想着耍花招,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真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我跑仁寿县找那家姓于的。
于允文冲他呲了呲牙,皮笑肉不笑的笑了一下。心里紧张啊!口干舌燥,脸皮都僵硬了。
刘府里,刘法眼上下打量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