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的事。
赵瑗先表示惊讶,后气愤,然后又说不知道。
不是他想故意坑陈正献。
这样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皇帝生气,大家才不怀疑。等气过这一阵子了,再私下里悄悄告诉他。
皇帝看赵瑗的表情不像说假话,立马吩咐,取陈正献人头者,赏白银十万两。并恼怒道“让他爹提着自己的脑袋滚过来。”
坏了坏了,比他想像中的反应还激烈啊!赵瑗赶忙说“陈御史已经公告,陈正献是死是活与他无关了。再找他的事,是不是不妥?”
不是找他的事,是想要他的命,怎么生的儿子。但赵瑗的接话,令皇帝改变了主意。果然陈正献是跟他有一腿,这死小子装的还像啊。于是不屑地说
“改赏一千两吧,一个叛徒的头,还值不了十万。”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此时正在杭州知府的户房里,思考杭州商业街的规划问题。户房隶属于户部,主管户籍,征税纳粮,灾荒赈济等事务。
这个念头,是于允文琢磨怎么收韩老板的铺子时想到的。
杭州做为京城尚不足二十年,在成为京城的前两年,还曾被圣公的人占领过。街道铺面是呈自由发展的状态。居民区和商业街混合在一起,各种买卖混合在一起,热热闹闹,杂乱无章。
于允文的这个想法,清早点卯的时候,跟王知府提了提。王知府没等他说完,就强烈表示支持,说这个想法非常好,让他拟个方案出来。
惹得其他官员十分诧异。
以前来新人可不是这样啊!有啥想法,没人听;想干什么,无人应声。做啥啥不成,举步维坚,只得灰溜溜的走人。
单纯一个状元郎,王知府才不会把他放在眼里。可状元郎背后的人是秦太师和大皇子,而且还是大皇子提议让他来的。这就要非常重视了。
王知府也看出来了,这两个人在刻意撇清关系呢,背后肯定在搞什么鬼。他假装不知。人在明,他在暗,慢慢观察。
是以,于允文在杭州府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还有一间宽敞明亮的工作间。
阴雨天,听着淅淅沥沥雨声,想着杭州这个城市,不由的又想到了原来的京城,也是他的家乡,那个叫汴梁的地方。
听说金国在扩建宫城了,这是迁都的前奏。
想到金人肮脏的鞋底践踏在他家乡的地面上,于允文就有点心绞疼。
电光石火间,他冒出来了一个念头,此时他规划的城市,如果是汴梁该多好!
这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刚露了一个芽,就以惊人的速度长大。后来,于允文满脑子都在想,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汴梁收回来呢?
他这个想法,满朝文武都没有去想,大家目前重点考虑的问题是金国开战了,用什么办法可以抵挡住他们的铁蹄。
别人想的是怎么保命,他此时想的是怎样把人赶走。
于允文在跑江湖的那几年,看过一些兵书。他把三十六计想了一遍,想到了围魏救赵。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
若是齐国以倾国之力出兵。魏国速度够快的话,在援军赶回来之前,就攻占了京城。京城被占领,对方的士气将会大减,再加上京城里有家眷在,不敢轻举妄动。
冒险冒险,十分冒险,极是冒险。
那边占了别人的京城,自己的京城也被人占去了。
可这个想法又不想放弃。
地形决定了有直插金国后方的先天条件。乘大船从定海府入海,绕到海州府登岸,海州府距离汴梁不足千里,步兵急行军六七日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