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要职。
这次担任晋军前线副帅,屡立战功,表现出色,如今更是在主帅彭阔海中毒之后,身兼重任,带领晋军将姬林兵堵得死死的,完美一战封神。
在北晋军方和朝廷及民间声望大涨,成为下一任北晋大将军的头号热门人选。
听罢了桑节的解释,皇太孙也明白姬林兵之前把蔡华打的摧枯拉朽的那场仗,多少有些水份,但仍是如此,他还是对周军如今的困境表示怀疑。
没办法,之前周军的优势太大了。
不说别的,光谈兵力和士气。
北晋虽然有四十万大军,但里面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各地抽调过来的二线部队,战力薄弱,士气平平。
而且最关键的是,晋军最精锐的二十万边军,在之前一战中损失惨重,精锐战力数量极少。
反观周军,六十万大军,绝大部分都是提前集结完毕的一线部队,训练有素,战力不俗,而且经过之前的胜利,士气正旺。
况且,姬林兵手下还有堪称当世顶级精锐的十万白羽飞骑。
兵力多,士气旺,精锐力量碾压,双方差距如此明显,怎么看都是周军赢面大啊。
皇太孙还记得,自己曾和东宫的一些谋士幕僚在仔细对比过两军实力后,进行了战事推演,结果十次有八次是晋败周胜。
即便是少数的北晋胜了,也只是把周军打退,保住广清二府,但周军仍存元气,谋而后动。
作为一国储君,皇太孙不是没读过兵书,也知道什么叫兵无常势,胜败天定,但周军败的也太特么憋屈了吧。
占据优势,一朝尽毁。
皇太孙心里开始对姬林兵出现鄙夷情绪,就这等用兵手段,还不如孤手下的一员五品将军呢…………
…………
不过在此时,对皇太孙来说,鄙夷姬林兵反倒是次要的,要紧的是,他从这封密信看出了西周派人请南楚出兵的目的。
“皇祖父,西周这是想借咱们的势,救他们被困在北陵的大军啊,哼,打得这副好主意,怪不得连庞家小子都派来了。”
看到皇太孙这么快看到问题的关键,天曜帝眼中闪过欣慰,看来这个孙子还没蠢到家。
老皇帝扔下手中的芭蕉扇,让旁边跪着的童儿往炼丹炉里添银丝碳,自己转身看向皇太孙,主动询问道。
“此事,你意如何?”
皇太孙看到天曜帝这般模样,知道祖父是要考验自己,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身子,沉吟了片刻,恭敬回道。
“周军如今朝不保夕,北晋势大,我大楚不宜此时和其为敌。
另外,西周目的不纯,有意引我大楚进火坑,此计甚恶,就算是为了防其坑害我军,孙儿也认为不该助周。”
天曜帝点了点头,又忍不住皱起了眉,皇太孙见此心中一紧,忙问道。
“可是孙儿说的不妥?”
天曜帝摇了摇头,有些唏嘘道:“从表面上看,你说的都对,周军困窘,咱们大楚犯不着得罪北晋去救他们,然,考虑事情不能只考虑表面,要往深处、往长远了看。”
皇太孙跪伏在地上:“孙儿愚钝,还忘皇祖父指点迷津。”
…………
天曜帝让皇太孙起来,然后又叫桑节取来一副记载着三国国土的九州地图。
命几个小太监在寝殿的地板上摊开,老皇帝在桑节的搀扶下,起身迈步来到地图上,结果小太监奉上的长条金丝编竹棍,手把手教导起了孙子。
砰……
金丝竹棒轻点地图。
天曜帝看向皇太孙,语气有些低沉道:“当今三国,周晋在北方争锋,双雄并立,唯我大楚,独居南方,自称小国,窃窃度日,你知为何。”
皇太孙脸色有些不好看,但还是蹦出四个字:“国小民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