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唐军围困泗沘城(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陷入徘徊,敌帅陷入两难中路按兵不动,两翼会被吃掉;中军支援两翼,导致中路空虚,无法应对唐军。  但凡正常主帅,都会壁虎断尾,舍两翼保中军。可今天遇见的,貌似很不正常,焦头烂额的敌帅,竟然下令撤军。井然有序的撤退,相比四下奔逃的溃败,更加危险和致命,因为目标更集中。  唐军尾随猛打,敌后军变前军,溃败已成定局。画面异常搞笑,十几万大部队,一方井然撤退,一方步步紧逼。双方就像赶集,洪水般的人流,涌向泗沘外郭。  两翼骑兵骚扰,临时客串牧羊犬,数万百济羊群,被驱赶去泗沘城。唐军士气正弘,百济无心应战;唐军连连挥刀,百济脖颈迎接。按此效率计算,砍到泗沘外郭,至少斩杀万余。  武康抹去血水,观察眼前场景,差点乐出猪声。敌帅这手臭棋,完全可以理解扶余镇左右厢军,是义慈的御林军,百济最精锐部队。若是伤亡惨重,他担不起责任。  他现在的想法,是带左右厢进城,找扶余义慈交差。只要伤亡不高,他就不掉脑袋,其他爱咋咋地。这就搞笑了,哪怕亡国在即,也会有政治龌龊。  其实军队是否精锐,要在战场上体现。舍不得派遣,选择长期放养,肯定养成废物。眼前的扶余镇,就是我军向导,只要跟着他们,就能占领泗沘外郭。  砍杀仍在继续,人潮逼近泗沘,守城的百济将领,也犯同样错误。如果不开城门,御林军全军覆没,他会人头落地。所以城门打开,御林军仓惶进城,战局极度混乱。  敞开的城门,想要再次关闭,基本不可能,因为唐军在紧逼。最后结果就是,外郭宣布失守,唐军随同溃军,共同涌进外城。接下来的巷战,唐军轻车熟路,斩获却不值一提。  御林军熟门熟路,很快逃进内城。唐军暂停进攻,老苏传下军令关闭外郭城门,唐军兵分两路。一路镇守外郭,阻拦百济勤王;一路围困内城,围得水泄不通。  军事会议召开,老苏与会发言,下达重要指令即日起城内戒严,严禁百姓出家门,否则军法从事。并且三令五申,神丘所有卫士,严禁抢劫财物,严禁淫辱妇人,否则军法从事。  武康幸灾乐祸,是苏定方的风格,部队秋毫不犯。那些兔崽子们,想品味异域妇人,简直白日做梦。会议到了最后,老苏划分责任区,要求日夜巡逻。  回到临时办公第,是座高宅大院,大户人家的府邸。草草吃晚饭,到黄昏时刻,收到坏消息百济王扶余义慈,百济太子扶余隆,仓惶逃向北境。这对窝囊父子,在他们词典里,没有死战到底,没有与城共存亡。  不过无所谓的,只要泗沘陷落,就是百济灭国。中央集权制国家,都城是政治中心,只要都城陷落,就会连锁反应。各地群龙无首,类似无头苍蝇,只能乖乖投降。  伟大的造反家,李自成攻破北京,宣布明王朝灭亡。哪怕江南和四川,仍有百万大军,依旧无济于事。后来的安史之乱,长安数次陷落,唐政府却没灭亡。因为那时的唐朝,不是中央集权,长安不是政治中心。  无奈躺到床上,久久不能入眠,泗沘可是王城。城墙高大坚固,有床弩和抛石器,如果强行攻城,恐怕伤亡惨重。一时唉声叹气,不知有多少兄弟,会因此而丧命。  翌日早早起床,找苏定方报道,再次参加会议。关于攻城问题,大佬各抒己见,心态都很焦急。武康表示理解,大功就在眼前,无论多大代价,都会铤而走险。  老苏愁眉苦脸,吩咐打造器械,三日后正式攻城。等到会议结束,武康回到营房,换上三品官服。背上千牛刀,带着十个狗腿,两个百济翻译,巡视负责的坊区。  坊内冷冷清清,连个鬼影都没,房屋大多破旧,是泗沘的贫民区。百无聊赖间,感觉头顶有风,身子陡然后退。抬头向上看,迟疑伸出手,接住不明物。  破旧的碎花布,缝合正方体,里面鼓囊囊,是锯沫和泥沙。不禁哑然失笑,这是玩具沙包,我童年的最爱。大唐没见过,却在百济见到,太有意思啦。  听见厉声呵斥,两卫士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