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心肠可以冷硬到坐看世界毁灭,更勿论远在数千里之外某个非洲国的屠杀动乱。
只是想这么做了,就去执行。
而且既然要做,那就干脆利落轰轰烈烈一些。
提前当然也有过权衡。
西蒙可不打算为了这件事损害自身利益,更不会让自己陷入无可回转的泥淖。
对于卢旺达,这是一个国土面积只有两万多平方公里仅相当于它邻居刚果金百分之一的撮尔国,而且并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自然资源可以让他人觊觎,唯一的一点优势,大概就是战略地位比较重要,特别是对法国这个国家来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法国在非洲的核心利益主要集中在西非和北非,无论是历史沿革还是当下时期,东非各国都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以卢旺达为界,非洲西侧主要是法语区国家,以东就是英语区国家,与卢旺达接壤或临近的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直到现在都还是英联邦成员国。
可以,控制了卢旺达,法国就能觊觎俯瞰英国在非洲的传统势力范围。
因此,干涉卢旺达的这次种族屠杀,维斯特洛体系实际上只会真正得罪法国这一个国家,一旦卢旺达的胡图族政权毁灭,法国过往十多年的投入就毁于一旦,这个传统欧洲列强继续向非洲以东扩张的野心也将破灭。
除此之外,西蒙以个人名义阻止种族屠杀或许会让很多自诩正义的国家和组织脸面无光,却不会真正与这些势力产生敌对。
至于现在的卢旺达政府,西蒙从来没有放在眼中。
既然制造了完全违背人道伦理的种族屠杀惨剧,现任政府不可能再被容忍存续下去。
更何况,哪怕真的继续存续,一群非洲野猴子,西蒙其实也不在乎。
不过,突然召集大批佣兵在非洲大动干戈,总要给明面上的政府当局一个交代,因此西蒙昨下午就飞来了华盛顿,今早上应邀与现任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共进早餐。
沃伦·克里斯托弗今年已经年近七十,外形清瘦,精神矍铄。
提前准备的资料中,克里斯托弗是一个温和派民主党人,外交态度倾向于尽可能维护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声誉,限制美国‘世界警察’的霸权思想,缓和美国与全球其他国家之间的潜在矛盾。
克林顿政府选择沃伦·克里斯托弗担任国务卿,是在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需要改变以往对抗和扩张姿态的一种缓冲结果。
美国去年在索马里的行动遭遇挫折后果断选择了撤出地区争端,就有着沃伦·克里斯托弗的外交政策影响在其中。
虽然是民主党温和派,却绝不意味着沃伦·克里斯托弗性格软弱,早餐刚刚开始,这位美国政要就毫不客气地质问道:“西蒙,你到底想要什么?”
西蒙仿佛丝毫没有感受到这位从卡特总统时代就已经身居高位的老牌政客身上散发的威压,慢条斯理地切着餐盘里的煎蛋,道:“沃伦,你觉得对于一个穷到连裤子都不够每人一条的国家,我能得到什么?”
除了对西蒙来毫无意义的所谓战略地位,他是真的不可能从卢旺达的得到什么。
当然,这次行动,西蒙也不是真的跑去充当救世主,不过维斯特洛体系追求的并非单纯物质上的收获。即使非洲有着让很多国家都眼馋觊觎的丰厚自然资源,对于西蒙而言吸引力也不大,如果只是为了赚钱,他有着更多更加安全且回报丰厚的投资渠道。
沃伦·克里斯托弗打量着对面青年,眼神中潜藏了一些迟暮老人对年轻俊彦的羡慕,语气却没有缓和:“你知不知道,从昨开始,白宫和国会就在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他们都认为这件事是美国政府在幕后操纵。”
西蒙耸肩:“对此我只能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