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和八位国内顾客。
如果按正常消费的水平来,“坛宫”差不多能收入个三四千的才对。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疏,宁卫民就没怎么也没想到,两个旅行团居然就没点炒菜。
敢情这些金发碧眼大鼻子对中餐的认识仅限于唐人街上获得的经验。
他们因为压根看不懂“坛宫”的菜单,直接选择了炒饭或炒面果腹。
饭量较大的男性,也就多要个春卷、煎饺作为补充。
哪怕是服务员和导游极力推荐,最后也仅有少数游客卖了点面子。
又点了点儿苏叶饽饽、艾窝窝、炸香蕉、杏仁豆腐,这样的甜食搭配。
可想而知,这么一来,那二楼和楼下的点心店还有什么区别啊?
哪怕“坛宫”的消费水平对标京城饭店的谭家菜,利润率极高。
一道炒面就卖五元外汇券,还要加收百分之十的服务费,也挣不了几个大子儿。
最终,还是托了几个港客和国内顾客的福,才算卖出去三桌便席。
但三桌也只能收两桌的钱。
因为国内的客人是关系户,用宁卫民刚送出的消费券来买单,等于白吃了一顿。
所以这一天下来,满打满算,二楼实际入账不过六百多块钱。
哪怕这都是利润也不够抵充后厨吊高汤的成本,真是赔到姥姥家去了。
没办法,要做真正的宫廷菜,对高质量食材的消耗就是比普通饭庄消耗大,说是以一顶仨也不为过。
不过好就好在“坛宫”从上到下,并没有因此感到意兴阑珊、丧失斗志。
因为积极的地方恰恰在于,客人虽然不多,但给予的反馈却是相当鼓舞人心的。
实际上就没有一个人不对饭庄的饮食予以肯定的。
无论外国人还是国人,都对于饭庄的烹饪水平十分满意。
甚至老外要伸出大拇指,港客提出要见见主厨,来表达他们的惊喜。
这不奇怪,毕竟外国人见识有限。
别忘了,外国的中餐馆全是业余水准,就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中餐厨师创办的。
像常静大厨这样的名厨,更是根本没有的。
所以哪怕是最简单的炒饭、炒面、煎饺、春卷,在常师傅的监督下,依然能出彩。
何况中式面点和西式糕点相比,本身就有优势。
无论是软糯、劲道、弹性、温热,还是清爽的口感,都是西式糕点难以带来的体验。
老外自然会感到这一餐相当适口,十分美味。
而港客被折服主要原因,是宫廷大菜的高汤提纯之法和高质地的食材原料。
别看他们的生活里不缺中式美食,但身居南方的他们对北方烹饪确实不熟悉,何况宫廷的烹饪又与民间大为不同。
说白了,在这儿吃一只炖鸡,实际上吃得是三只鸡。
表面上能看见的只有一只,看不见的两只都在汤里。
可想而知,那味儿有多么纯粹和浓厚。
“张大勺”为什么要宁卫民准备出数十种高汤,还教他制作干粉之法啊?
这就是堂堂正正的烹饪大道,任何一种食材都能借助高汤有效提纯增味。
更何况饭庄二楼的环境也为饭庄在顾客心里抬高了评价。
除了对菜品相当满意,来宾们也对在饭庄留影,抱有极大的兴趣。
别看吃饭耗时不长,但在二楼营业区四处逛荡,观赏陈列品,以及拉着服务员一起照相,让大多数客人乐此不疲。
这些人是真把这里也当成旅游景点了,甚至把带来的胶卷都照完了还意犹未尽。
这甚至让宁卫民灵机一动,又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商机。
他马上让服务员去天坛公园的商店弄来了两箱胶卷,加价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