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民举官究(1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正文之前,废句口舌赘释几个概念,书友们若是概念清楚可直接翻页,若稍有模糊,不妨耗费一分钟观之。

明朝政治制度主要有几个大词条

中央方面内阁、六部、五寺、都督府、三公、诸司、各监察机构和特务机构(锦衣卫、东西厂)等。

先说内阁,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宰相胡惟庸一案废除直接承袭的元朝旧制——丞相制(亦即以宰相为核心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下统六部),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后来作为皇帝幕僚的内阁首辅,因地位渐高又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即“虽无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实”,其名人代表张居正、严嵩、徐阶,权势滔天大家可了解一波;

再说六部,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馀年的丞相制(中书省制)被废除后,六部开始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了主管全国行政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因官吏除授必经吏部,所以吏部尚书(堂官)素有“天官”一称,譬如本文中的一大祸害“马万群”。尔后是主管全国财政的户部,一国钱袋子,其下辖有宝钞提举司、印钞局、广盈库、军储仓等。礼部则设有仪制、祠祭、精膳等。至于兵部和刑部,部如其名,一个主“兵事”一个主“刑法”。最后是工部,主要负责全国营缮(修缮修建)、虞衡(山川林泽)及水利屯田等;

其次是监察机构,主要包括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及提刑按察使司。也即俗称的“言官机构”,他们的职责就是“讽议左右,以匡人君”,小到鸡毛蒜皮大到皇帝指令,什么都管什么都骂,他们品秩极低权利却极大,大都在尽职扮演“獬豸”的角色,历史上名人还是较多的,而我个人倾向于将海瑞,海笔架,当做这一群体的代表,虽然他只短暂地当过一段时间言官。俺在本文中,对这一群体描写不多,唯一着笔描写的还是一个大祸害,即都察院御史“汪善眸”;

至于五军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总揽军政军权,为统领全国的最高军事机构。其与兵部的关系,由以都督府为主,到两者之间相互牵制,再到兵部凌驾于五府之上为发展线。本文中都督府和兵部正处于互相牵制的阶段,但因兵部尚书“熊韬略”和五军都督府的各左右都督,过半都是敖广的人,再加上户部“纪盈”这钱袋子加持,所以手握军权的“敖广”才实力碾压“相里为甫”,成为事实上的唯一大相;

三公诸司等,此处不作冗述,直接谈一个一说明朝就让人联想到的特殊存在,即明朝的四大特务组织,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有人说这些越过正常的官僚机构的侦捕行为,是明朝法制之大蠹,有人说这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帝权威,是彼时代下维护统治的必然,只是后期被宦官滥用过度而畸形罢了。以上都是见仁见智的看法,我个人持有的,则是“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清·法学家沈家本)”。比如文中的“明镜司”金翼,我给他们的定义最初是用来“唯法”的,他们要做的也只有“侦察百官、缉捕不臣”,效忠皇上保卫王朝,至于他们后期如何,大家往后看故事就好了。此处多提一句,本文架空明朝,是以明朝为实体背景虚构的小说,既写明就很难绕过内阁首辅和锦衣卫厂卫,因而我也只能蹭热度写一点点锦衣卫了,即本文中的金翼,自知写的不好,捂脸。不过好在,我绕开了内阁、首揆等词语,不然,一想起特别喜欢的黄仁宇老师、熊召政老师和刘和平老师等大人物的一本本金砖似的明史小说,俺还哪敢提笔,继续羞;

说完中央方面,再说地方明代区划两京十三省,总共十五个省级行政区,即京师(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京(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朱元璋废除“行中书省”制度后,将地方一省行政在具体运作中改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