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您今日梳的惊鹄髻甚是好看,衬得气色越发好了。”陈深惬意地摇着手里的折扇,看着坐在对面的太后。
“是吗?哈哈哈。”太后伸手轻轻抚了抚头上的凤钗珠翠,笑容欢喜。
“儿子什么时候骗过您,说的句句都是真心话!”陈深一面说着一面拿起桌上的经书,随意翻了两下。
“母后日日和这些晦涩难懂的东西打交道,不觉得有些无趣么,儿子是彻底放弃了。”陈深注意力放在了书上被墨笔圈圈点点的地方。
“肯参,自然不会觉得无趣。”太后语气顿了顿,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深儿,母后记得春日宴上你才说过从今往后要好好修习佛理,怎么又不算数了?”
“诚然,儿子是这么说过,想修好佛理课的一番心也是真的,只是儿子实在是太过愚笨,没人教得会…唉……”陈深重重叹了口气,一把收回了扇子,又继续道“母后您知不知道,这才短短五日,三堂佛理课,儿子被夫子点了七次名……”三个数量词被他咬得极重。
“好了好了……”太后捂着嘴嗤嗤笑着,甚是宠溺,开了口“不如母后从护国寺那几个大师里为你挑一个,做你的教书先生?”
“那儿子谢过母后了!”陈深嘴角向上弯了些弧度,起了身向着太后行礼。
其实若不是怕表现得太过明显,陈深能笑得像个傻子,恨不得能奏乐狂舞一曲。
极力平复了波澜起伏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陈深才开口,想找些话题聊,“母后,天启之日也快到了,不知道您有…”
“参见太后。”一个穿着粉蓝罗裙的姑娘走进来。
身材高挑,举止利落,端庄大方,算不得大家闺秀也当得上小家碧玉。
“点翠,有何事?”太后对她说话的语气极为耐心。
若是旁人,这样不招呼一声就闯进来,太后早玉颜大怒了。
点翠是太后的贴身侍女,那些小太监小宫女见着她都要绕道走。
这姑娘有摽梅年纪,按照宫中律例已经可以出宫嫁人了。她却至今仍未出阁,只称要永生永世守在太后身边。
前前后后呆在太后身旁有八年了,太后也对她颇为看重。
点翠步履款款,走到太后跟前。
瞧了一眼王爷,匆忙收回了目光。
“有位大师说有事要与娘娘商讨,特地让奴婢来通报一声。”
“让他进来。”太后挥了挥手吩咐点翠先退下。
穿着白衣的僧人走进来。
僧衣轻轻下摆飘荡。
“参见娘娘。”夙元合掌于胸前。
“给大师赐座。”太后提高了声音,冲着侯在外头的人喊道。
一个小太监弯着腰走进来,手里端一张楠木织锦坐塌,小心翼翼摆放在左旁。
“大师有何要事?”太后问道。
“贫僧是为天启之日而来,如今已是三月中旬,下旬就是天启了,诸多事宜还未定好,陛下昨日下了旨贫僧负责,只是往年负责之人是住持,贫僧对南朝国制有诸多地方不明白,特来请教娘娘。”夙元捻着手里珠串。
“好,大师不妨说来。”太后看了王爷一眼。
眼里带点宠溺的嫌弃。
意思是你可以走了。
王爷倒也识趣儿,起身作揖就往外走,想着等里头人交谈完了,再向母后提出要哪一个僧人做自己的教书先生。
毕竟接着方才的话头说不太好,显得别有用心。
点翠来的倒正是时候。
手背在身后,吹着小哨子往外走,想着在亭子里待一会儿。
说不定还能碰见自己想要的那个呢。
门外站了个紧紧低着头的僧人。
头越是低着,反倒惹人越想去看。
王爷本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