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五五五章 最终还是看天意(上)(3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年还要补充大约十万左右,等着后续发展起来了,人口多了,贸易拓展了,肯定会逐渐增加的。

挖矿、种咖啡、种棉花、砍树等等这些,也得在四五年后才能发展起来。

盘算之后,刘钰道:“除第一年外,日后每年十万是可以保证的。日后逐渐增加。”

“这十万人,朝廷就不用出钱救济了。而且青壮多半被挑走了,剩下的老弱……呃,也就不太可能‘叛乱起事’。”

“算上朝廷出钱编入厢军的,废弃运河的这段转型阵痛,也应该可以把控得住。”

“虚说百万漕工,但若真能解决五六十万,也就差不多了。”

皇帝点点头,这些年他也算是稍微见识了一下“民间资本”的力量。

往西域移民,民间资本根本不参与,无利可图。朝廷花钱花的让皇帝都心慌。

仁慈一点,一个人迁徙的成本,得100两左右,甚至150两,才能到伊犁定居。

虽然伴随着定居点日多、粮食渐能自足,迁徙成本逐渐降低,可这钱也是花的心惊肉跳。

人少了没卵用,人多了花不起。

而之前的鲸海开发、虾夷开发,朝廷一毛钱都没出不说,还收了买扑费用。

结果就是因为有利可图,数年时间,鲸海虾夷等地,已有数万人不止。

究其根本,也就是船能方便地从虾夷跑到日本、跑到天津。而船不能从甘肃跑到伊犁。

现在刘钰开口就是保证一年十万左右,且朝廷不花一分钱——理论上,买漕米的钱,专款专用,就是不给南洋,也一样得花出去买米;或者直接征收大米,那么大米就不是钱了吗——这确实倒是解决了运河被废之后的诸多问题。

但皇帝还是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爱卿如何保证,每年这六百万的钱,都去开发南洋了?而不是被用来在江南买地?”

“朕担心,会不会本为了缓解人地问题、减缓兼并之害的钱,反倒是促成了兼并事?”

“商人求利,如何保证这笔钱用在朝廷想让用的地方?若是每年六百万钱不去洋南,反入苏南,以致买地囤地,又将如何?”

天才一秒:m.诱renxsw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