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西方的宗教同样吸收了哲学家们的思想理念。如基督教从犹太教分裂出来之后,就改良了哲学家们创造的三棱角立物式猜想理论,并应用到基督教教义之中,形成三位一体圣神精神,使基督教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所不同的是西方的思想·智慧家都是文化学科的全才,在西方的思想·智慧家中,普遍是哲学家、科学家、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理化学家。如泰勒斯、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等。
但是中国古代的思想·智慧家多数是纯粹的文人、仕宦,政治家,统治者,这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与“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有关,时至现代中国人仍然是世界上持“学而优则仕”思想观念最顽固的人群。
中国古代思想·智慧家们普遍受《周易》的影响,政治家钻研“庭训”之术,军事家追求“庙算”之术,数学家研究数术预测术,化学家炼丹求长生不老药,物理学家由于受知识层次的限制,几乎就没有出现过杰出的人物。
中国思想·智慧与西方思想·智慧其实都在探索一个问题,就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什么?人类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社会存在合理与不合理的现象?为什么存在贫富差异?为什么存在国家、社会、自我等等,国家是什么?自我是什么?民主是什么?权力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公权和私权等等。
西方自苏格拉底出现之后,思想·智慧的研究方向开始转向,开始放弃研究自然、神学、天地起源、人类存在等等问题,转而专注研究爱·智慧和人性对社会的作用。开始专注思想·智慧对人文的具体贡献,对政治的实际影响,对宗教的真实感受,以及人类对自我价值取向的追求等等方面。
苏格拉底开始侧重研究人类自身的价值取向,研究人为什么要活着,为谁活着等等问题。苏格拉底说“你是为了吃饭而生存,还是为了生存而吃饭呢”,“坏人活着是为了吃与喝,而好人却是为了活着才吃与喝”,“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等等有关人性本质的问题,他的思想·智慧已经超越了自然法理学说,超越了人性自身,上升到精神层面。
他的思想·智慧来源于远古希腊人对存在与不存在的简单认识,其实哲学是什么?就是人和事物“存在与不存在”,就这么简单。
西方哲学从产生之始就一直在探索事物发展是存在与不存在的问题,西方人把“存在”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把“不存在”与精神、神灵结合在一起,认为事物发展只有两种现象,就是“存在与不存在”的问题。
自苏格拉底开始把事物发展“存在与不存在”的现实表象分割开来,重新定位“存在与不存在”的文化定义,区分开“存在与不存在”的现实意义,把唯心与唯物分开来认识,“存在”即唯物,“不存在”即唯心,并探索唯心与唯物各自的本质趋向问题,并形成唯心与唯物各自分离的清晰明确的理论架构,形成西方文化的基础。
从这一点上也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与西方的价值取向不同,西方人把“存在与不存在”区分开来,在西方人的眼里,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存在就是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存在”即唯物,“不存在”即唯心,很直接,很清晰。
而中国人认为事物是不分你我的,是你我合同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补充,又互为排斥。所以中国人认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你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庸求正,互利为一。这就是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是中国人心中的神都是拟人化的根本原因